广东惠州结婚习俗及传统礼仪_洛阳丧葬习俗及传统礼仪

风水布局 发布者:陈俊

1、广东惠州结婚习俗及传统礼仪

如今的社会,虽说是语言相通了,大多数人都能够多交流了,但是还有很多方面是不好改变的。大多数家长都不希望自己儿子或者女儿的对象是外地的,因为结婚习俗的不同,所以大多不能在一起。本期惠州文化带你去了解惠州结婚习俗。

1、迎亲:

婚礼上午,男方的接亲队伍就要来女方家接亲了。接新娘是整个婚礼的一大高潮。第一关便是“入门”。若要顺利接得美人归,必须经过一连串智力及体能测试,必要时还加上歌情话,但最重要的还是丰厚的“开门利市”,众姊妹满意后才开门。新郎应以花球迎娶新娘(新娘

2、洛阳丧葬习俗及传统礼仪

如今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老龄化时代,大多数的老人都能活到八九十岁,大多数晚辈也都是希望长辈能够健康得度过晚年,无论是多久的时光都会遇到结束的时候。本期小编带你去洛阳文化了解一下洛阳丧葬习俗。

浴尸更衣:这是老人断气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浴尸是为死者擦洗、梳发、整容,目的是让死者整洁地走。早在周代即已成俗,延至今日。古代因死者的地位财力不同,浴尸之水和浴尸之人有所不同。有地位的人用“潘水”,由别人代孝子浴尸、梳洗;一般人家则用河水或井水,由孝子亲自浴洗。从西周到明清,都是将浴尸所用的水、巾、栉埋于院内所挖的小坎之中。

更衣也叫穿寿衣。周代在穿寿衣前,要先让人拿死者的衣服登上房屋,面向北方,招呼死者的名字,男呼名,女呼字,连呼三次,谓之“招魂”。招魂后,死者若不能复生,就赶紧穿寿衣,穿的件数由丧家财力地位而定。但上衣必须是左衽式,决不能缝缀扣子。然后在死者的耳中塞棉花,叫设瑱。脸上盖黑布做的幎目,叫“覆面”。手中握用布缝制的袋囊,叫“握手”。最后用布做的“冒囊”将尸体套住,再盖上衾被。一切穿置完毕后,移尸堂上。摆上祭物,候人吊唁。

这种为死者穿寿衣、裹尸、设尸床的习俗,到唐代已成定规,历经宋、元、明、清直到如今。民国以后,在洛阳农村,老人断气后,移尸于主庭的“草铺”上。“草铺”也叫停尸板,是用一扇门板或苇箔凳成,在门板上竖铺同死者年龄一样数目的干谷草,俗称“迎身草”,再覆盖上旧而净的床单。

草铺是为死者更衣、整装、护魂、亮尸之所用。寿衣的件数虽然依财力而定,但必须按照死者配偶已亡故者穿双数,否则穿单数的惯例。寿衣中,男子须有袍和褂,女子必有衣和裙,所有衣裙都不准缀扣。衣料要求用丝绸,忌用缎子、皮衣。特别是贴身内衣要用棉绸,因其耐腐性强,被称为“包骨衫”。

女衣中必须有一件红衫或一层红衣里,俗信五殿阎君怕见红,见红即被冲散。寿枕上要绣莲花,以保佑下代连生贵子,或以装有谷糠的红色三角袋代替枕头,因形似雄鸡,俗称“叫鸣鸡”,祈求名声高扬,吉祥康宁。

男子穿靴戴帽、女子穿鞋包头,冠带齐毕,扩襟仰卧。面盖白纸,以掩脱形;胸置明镜,以示心怀。死者两手不能空着,一手要执用谷草秆栓上麻批儿所制的“打狗鞭”,一手要握一串用生面捏成的“打狗饼”,以提防冥路上被恶狗咬伤,有似古之“握手”。双脚用麻绳捆在一起,以防所谓“猫惊尸”。

此后还有两件事要做,一是必须将死者临终时所穿贴身内衣覆盖在尸体之上,这意味着真魂所在,待后焚,以便真魂归天;二是死者胯下必须夹置棉套一团,以免内脏腐水和粪便污染寿裤。民间认为如有疏忽,会导致下辈子孙出贱类。一切安排妥当后,女眷们轮流用芭蕉扇煽尸,以降温防腐。

在草铺前地上翻放铁鏊子一个,供祭奠者点燃锡箔冥钞之用,并积其灰烬以备过后倾入“老盆”,意为死者积蓄路费银钱。放有清水浸泡的生水饺一碗,象征旅途食品。草铺的前下方放有三只粗碗,一个盛清水,上置两根十字交叉的点燃着的神香,以示冥间之路四通八达;一个盛满黄土,内插神香十炷,以示前进方向;一个装以香油,内设灯捻儿,以为“指路灯”,也叫“长明灯”,全是为死者开扩阴路的。还要放一瓦盆,俗称“老盆”,以用于孝子每顿饭时向内添饭。

以上各物准备好后,孝子偕孝眷手拿死者遗衫,送到门口放入纸轿内,然后焚烧纸轿,以“送亡魂归天”,这叫“烧倒头纸”。在嵩县、伊川县等地烧的不是纸轿,而是纸马。

烧倒头纸后,孝眷返回停尸板一侧,在铺有谷草的地上坐下,昼夜不离,直到起灵为止,这叫“坐草守灵”,意在报答父母的生养之恩。在这期间,若有人前来吊唁,孝眷们须痛哭。

3、古老传统的广东丧葬习俗

除了一些少数民族以外,我国的传统丧葬一般是采用土葬或者火葬。大多的城市地区现在都是采用火葬的方式来告别逝去的亲人,而在农村,依然十分盛行采用土葬的方式,民间认为死者应保全身体。那么在广东有哪一些传统的葬礼习俗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广东文化吧。

送终

病者为长辈,在临终弥留之际,家中所有儿孙要守候病榻前“送终”。逝后,即在其床前燃香点烛、化纸钱,并于床头点长明灯(以花生油或煤油作燃料),放一把黑雨伞,给死者两手各置一饭团,意谓让死者安然上路到阴曹地府。

报丧

由儿子向舅父家报丧,报丧孝子要穿孝服、着草鞍,见到受报者要下跪,向对方泣诉丧者死期、死因、出殡日期后即离开,一刻不能停留。

入殓

由丧家长子拿新瓦堡率全家亲属到门前附近水溪或水塘取水(谓之向水龙王“买水”),为死者淋浴、梳洗、更换衣服。衫裤件数为3—5件,多的放棺陪葬。穿的衣服不扣钮(有钮也要切掉)。一些山区习俗给死者嘴里放煎蛋,县北境则多以硬钱币置于口中(意为其子女是孝顺的)。

死者人棺后则抬至门外空地停放(城镇街坊和大洲、白垢部分乡民习惯把棺材停放在屋内厅堂)。至出殡日,早晚由丧家大小人等装饭、上香,下跪哭泣供祭。死者生前使用的床板、床凳抛到水塘或水坑浸泡。

出殡

村中不分姓氏,各户均派人参加送葬。葬前,一般请道士做道事,为死者亡魂超度。一些有钱人家更讲究,请道士“念经”、“哺斋”1-3天。死者女家亲戚前来吊唁,丧家主要成员要穿孝服、持孝棍齐出门外下跪相迎,待亲戚向各人背部按一下(示意同情并劝慰节哀)才起身。出殡时,密锣开通,道士吹牛角,其声凄婉。抬棺上山时,丧家男女披麻戴孝持孝棍悲哭相随送葬,沿途鸣炮、撒纸钱、谷壳,俗称“路钱”,以作幽冥之资。其余送葬人由主家备发给一白布条,男扎左臂,女扎额头,送到中途,就可返回,丧家亲属要直送到坟地,待安葬下土后才能返回。参加承办丧事的人员回主家吃顿索餐,主家儿子向他们谢孝,表示其感激之情。次日复坟、修整坟墓后再祭奠。

安灵

主家办完安葬后,立灵堂于正屋厅堂,早晚上香,从立灵之日起,逢七日烧纸祭奠,“三七”和“五七”请道士做道事,满七七(四十九天)再请道士做道事,把灵堂的一切搬到门外焚烧,死者生前的用具和衣物,无用的焚烧,有用的则在化灵的“火焰”中抛过,谓之“过火河”。主家大小脱孝服、更新衣,女的换红头绳,并备红枣、饼食、果品,由道士将死者“灵魂”送入宗祠神位,谓之“祖宪”。至此,丧事完结。

一些年岁较高的老人去世,说是“好命”,一些送葬者,喜欢拿一只殡葬之日所用的饭碗回家使用,据说能延年益寿。明、清时期,父母丧后,守制三年,名曰丁忧,有官职者要离任,儒生不准赴考,家门不贴红纸对联,不办婚嫁喜事,衣不华丽,行不远游,谓之守制,又称守孝。

解放后,旧式丧礼习俗已逐步简化或淡化,尤其是70年代后,兴起开追悼会,亲友送挽联、花圈等摆放追悼会场两旁,会场正中悬挂死者遗像,由主持人宣读悼词致哀。但农村相当部分地区仍按旧俗。

猜你可能也喜欢:

杭州结婚习俗,你知多少?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什么

不讨喜的南京方言——吴语

广西结婚习俗是怎样的呢?

4、中山结婚习俗及传统礼仪

结婚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大多数人都会在年纪较小的时候选择了一个心爱的人,一辈子不离不弃。不过有些人却也是对婚姻毫无念想的。本期中山文化带你去了解一下中山的结婚习俗。

媒妁缀合。过去未婚男女除了坦州、横栏、民众、五桂山个别地方通过对歌相识相恋之外,大多由媒人介绍缀合。即使民国时期逐渐兴起自由恋爱结婚之风,但发展到谈婚论嫁时仍物色一个妇人从中疏通。这个人一般在婚礼中充当“大妗姐”或“妆嫁娘”。

送“利是”(红包)。男女双方同意结婚后,男方择日向女方送订婚信物及其他礼物。石岐人称男家礼物出门时为“出盒”,女家由兄弟接受礼物,称“开盒”。部分沙田区称此礼为“拿茶叶”。

送年生。议订婚期前,男方再次送小龙凤饼、茶叶、椰角、油煎粉角等礼物及聘金和一对新人的出生年庚到女家,俗称“送茶礼”。

哭嫁。解放前中山沙田地区的待嫁女,在结婚前几日要找几位要好的未婚少女同吃同住,于晚间用咸水歌调唱哭嫁歌,又称“叹嫁歌”。解放后此俗已废。

出阁。新娘出嫁当日子时,女家请子孙齐全的妇人在门口替新娘梳头,用柚叶煲水沐浴。早上吃其嫂或母亲煮的糖面条,换上崭新的嫁衣裳,由父兄打开大红雨伞遮着新娘出门,母亲或妆嫁娘则在门口向空中及新娘伞顶撒米,表示吉祥。

迎亲。抗战前,石岐、沙溪、小榄等地的迎亲是由男家租备花轿,挑着龙凤礼饼、猪肉、鲜活鱼鸡等聘礼担,由新郎亲自到女家迎娶新娘。水网地区则用船艇迎娶。解放后各地都以车代步,花轿已废弃了。

过火盆,又称“火”。解放前,当新娘乘坐的花轿到达男家门前时,候在门前的新郎敲开轿门,由妆嫁娘或所谓有福气的中年妇人背着或扶着新娘跨过点燃禾秆的火盆进门,寓新娘进门后旺夫益子之意。

拜堂。新娘在新房中稍事休息后,由陪嫁娘带到厅堂,与新郎共拜天地及祖先神位,然后向翁姑和长辈敬茶,同时接受长辈的赠品。

摆喜酒。俗例嫁娶双方均要举办婚礼酒席酬宾,否则遭非议,此为陋俗,解放后至70年代末曾废止。80年代起此俗复兴。

回门(又称请新女婿)。新娘在婚后的第二天要回娘家,新郎携整套猪内脏、“双飞”猪肉、鲜鱼及酒等礼物陪同前往。女家设晚宴招待新女婿,宴罢新婚夫妇便返回夫家。

请新岳父(又称请亲家)。男家于婚后择日宴请岳父母及妻舅等女家主要的长辈。

5、济宁结婚习俗及传统礼仪

席慕蓉:结婚不是从此只有两个人面对面,结婚应该是两个人牵手共同面对这个世界。可以看出其实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都为结婚而忧虑。结婚的婚字是女字旁,加一昏头的昏,是说女人昏头了才结婚,但是爱情也是需要冲动的。

那么,本期济宁文化带你了解一下济宁结婚习俗。

1、门前对联一副,加横批。

2、堂屋中间高悬一方形彩灯,彩灯四面分别绘上“鸾凤和鸣”、“观音送子”、“状元及第”、“合家欢”图案。

3、香案上一对硕大红烛。

4、两边“对座”墙上贴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