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京族的起源是什么?_越南过春节吗,越南春节的起源

风水布局 发布者:何阳

1、越南京族的起源是什么?

越南有54个民族,其中京族是越南的主体民族,人口约占越南总人口的90%,在其它少数民族中,经济、文化发展最快。对其他53个少数民族的发展有重大影响。那么在越南京族文化中,这个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的起源是什么呢?

关于越南京族(越族)的来源问题的探究,就要追述到我国的百越民族。因为越南族的祖先是百越中的骆越。了解骆越得先看百越。百越分布在中国东南部和南部,直至越南、老挝、泰国、缅甸等等东南亚各国,甚至印度东部等地都存在百越后裔。那么,这些地方为何有中国的百越民族的迹象呢?这就得说说百越民族最终的归宿。

中国历史上有段时间是百越民族的迁徙时期。这段时期正是我国的秦汉时期,多战事,有史料记载: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先后多次出兵,几经征战,终于征服百越,将其纳入秦朝版图。秦末汉初,中国北部战火正酣,南方的百越也闹起了独立,这种状况持续了近百年的时间,最终在汉武帝的强力推动下,彻底征服百越,将其纳入汉朝版图。秦汉两朝对百越民族的征讨,使得百越各民族生活困难,不得安宁,再加上中原王朝历来就歧视南方的少数民族,百越族人民迫于生计,于是举国迁徙。期中有一部分迁往东南亚地区,在这部分迁徙的百越民族中有骆越。接下来我们先对骆越做一了解。

据现有文献记载骆越的骆,是由骆民演变来的。《交州外域记》说:”交趾昔未有郡县之时,土地有雒田,其田从潮水上下,民垦食其田,因名为骆民。设骆王,骆侯、主诸郡县,县多为骆将,骆将铜印青绶。《史记索引》广州记》说:“交趾有骆田,仰潮水上下,人食其田,名为骆将……铜印青绶,后蜀王子将兵讨骆侯”。《太平寰宇记》也转引《南越志》称:“交趾……人称其地曰雄地,其民为雄民,旧有君长曰雄王。其佐曰雄侯,其地分封名雄将”。这三本书的共同点是都说明了骆这一名称的由来。

骆越的后裔是谁?他们的后继族称是什么?一般认为紧接西瓯、骆越的第一个族称是东汉时出现的乌浒,然后魏、晋、隋、唐时代的俚僚、宋代以后的僮、俍、沙、侬以至今天的壮族。

由于历史的发展和变化,秦汉时越已逐渐形成几个较强的部分,秦汉时的越人依当时的称谓亦可分为瓯闽(闽越)、南越、西瓯、雒越、东瓯(东海)几个地区的一些部族。其族称、住地和活动史迹、区别更加明显。东瓯在今浙江省南部的温州一带;闽越在今福建省福州一带;南越在今广东省境,继发展到广西及以南的交趾地区;西瓯大概分布在今广东西部、广西南部及以南地区;骆越主要分布在越南北部;瓯闽(略当今浙、台、闽一带)源出先秦之越。还有史料记载,越南以前是中国的一部分。史料记载:”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在该地区设置了南海、桂林、象三郡。公元前207年建立“南越国”。作为中国的一个地方割据政权,南越政权存在了一个世纪。

元前111年,南越政权被汉武帝派兵破灭,自此后,越南处于中国封建王朝的直接管辖之下,直至中国宋朝以前都是中国的郡县,称为“郡县时代”。公元10世纪前70年内,出现了12个割据政权,史称“十二使君之乱”。公元679年,唐朝在南越设安南都护府,“安南”的名称由此而来。10世纪末始建立封建国家。公元968年,丁部领趁唐朝末年地方封建势力纷纷割据之机,建立丁朝,取国号为“大越国”,建立了独立的封建国家,开始了越南历史的新时期。公元973年,丁部领被宋太祖册封为安南郡王,与中国封建王朝保持“藩属关系”。此后越南又经过了封建国家的巩固、发展时期,几经改朝换代,先后存在了丁朝、前黎朝、李朝、陈朝等封建国家。1428年,黎利建立了后黎朝,改国号为“大越”。1802年建立了阮朝,完成全国统一,取国号为“南越”,1803年清朝政府(嘉庆8年)将安南国改为越南国,封阮福映为国王。越南由此而得名。直到沦为法国殖民地之前,越南与中国一直是“藩属关系”。由此可见,越南的京族(越族)的确是从我国迁过去的百越中的骆越的一部分。

在越南,京族是越南的主体民族,属于南方蒙古人种。那么越南族到底是何时迁去越南的呢?据考证,越南民族的祖先是生活在红河中下游一带的骆越人,其地古称交趾、安南。公元前4世纪生活在红河流域的中下游,并且逐步形成了称为“瓯骆”的部落联盟。还有一种说法是,越南的京族(越族),他们出现在越南一带的时间,起码是距今五千到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华民族向越南迁徙的历史可追溯至秦汉时期,自19世纪中叶以来出现了新一轮移民高潮。

由于有关越南的京族(越族)的史料,在我国存留的很少,无法做详细的考察。因此,要了解越南京族(越族)的历史详情,必须查阅越南的历史资料。在此,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越南的京族(越族)来源于中国,这是毋庸置疑的。

你可能会喜欢:

云南白族语言文字特征

盘点珞巴族的节日与习俗

朝鲜族的传统乐器是什么?

朝鲜族图腾代表的含义

2、越南过春节吗,越南春节的起源

越南是一个中国文化保留得非常好的国家。除了越南华人之外,大部分的越南本地人也都会庆祝春节,因为春节在越南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中国的节日,同样也已经成为越南的一个传统节日。那么,问题就来了,越南春节的起源是什么?有哪些习俗?与中国的春节有什么不同?

越南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使用农历的国家之一,也是少数几个全国过春节的国家之一。春节是越南民间最大也最热闹的传统节日。越南人把春节视为辞旧迎新的日子,一般从农历12月中旬开始办年货准备过年,历来越南春节不可少的要数鲜花、年粽、春联、爆竹了。

越南人过春节最具民族特色的是年粽和糯米饼。越南的年粽做法跟中国的粽子一样,不过是方形的,而且大得多,一般用200克糯米做成,中间包上200克猪肉和150克绿豆沙,外裹芭蕉叶。传说年粽象征大地,绿色显示生机勃勃,中间包裹的猪肉与绿豆沙则代表飞禽走兽、草木繁盛。

越南是中南半岛上汉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其文化习俗基本与中国相邻的广西、云南类似。作为节日,越南也有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但在人们的心目中,一年中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仍然是春节。迄今越南仍是一个农民占大多数的国家。按照传统的说法,春节的本意在于让百姓在一年的辛勤劳作之后,能有一段闲暇和宽松的时间同亲朋好友欢聚,享受一下丰收的喜悦,期盼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3、越南京族习俗,越南京族节日习俗大全

越南有五十多个民族,其中,京族是人口最多的民族。京族也和汉族人民一样,有着传统节日,例如春节、端午节及中秋节等。当然,因为地域民族不同,京族人民也有着他们特殊的节日习俗,小编整理了一些资料,接下来一起来了解一下越南京族文化吧!

嚼槟榔与牙之美

越南的京人、岱人、泰人、埃迪人都有一种嚼食槟榔的特殊爱好。嚼槟榔通常是先苦后甜,可刺激神经,提神醒脑,除积消肿。京人还把槟榔当作信物,无论求婚、请客,均送上一槟榔。嚼槟榔、染牙是京族的古风,过去男男女女只要到了十七八岁就开始染牙。按照他们的习俗,开嚼槟榔、染牙,便象征已经成年可以成亲了。

哈节

京族除了和汉族相同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外,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是“哈节”。哈节,又称“唱哈节”,所谓“唱哈”即唱歌的意思,是京族的传统歌节,通宵达旦,歌舞不息。

过哈节时,由歌手“哈妹”轮流吟唱。唱哈活动要连续进行3天3夜,一边宴饮,一边听唱。唱哈多在哈亭举行,哈亭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建筑物。

每逢哈节,京家男女老幼身着节日盛装,汇集到哈亭听哈之前迎神、祭祀,祈保渔业丰收,人畜两旺。唱哈的活动过程,大致分为迎神、祭神、入席唱哈、送神四个部分。节日前一天,先把京家信奉的“镇海大王”等诸神迎于哈亭,节日当天下午三点钟左右开始祭神,祭神完毕,即入席饮宴、唱哈。这是唱哈节的主要活动项目,节目有情歌、灯舞、乐舞、歌唱族杰等,这是唱哈节的高潮,人们纵情欢歌跳舞持续多天。唱哈至尾声时进行送神,送神毕,唱哈节结束。

春节

春节家家都要做“白薯籺”,籺,粤语读音yeat,发音接近亦,下同,用糯米粉包糖心做成的一种糕点,年初一早餐不吃荤不喝酒,只吃糖粥、粽粑和白薯籺。春节期间全村都要到哈亭以猪、鸡、鱼为供品祭拜诸神,回家后要拜祖先。岁守时,必须在祖先牌位前,摆上白薯壹方能入睡。

您可能也喜欢:

仡佬族傩文化,你知道多少?

东乡族的信仰是什么?

解析:东乡族传统手工艺文化

德昂族独特的“冠盖式”民居文化

4、中国京族和越南京族是同个民族吗?

京族在中国来说是个少数民族,而且是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各族自治县。对于越南则反之,京族是越南的主体民族,占越南总人口近90%。那么我国京族和越南京族是否是同一个民族呢?他们有着怎样的关系?一起随小编来了解下京族文化吧。

在50年代初期,京族曾称为“越族”,巫头、内心、澫尾三岛曾分别建立越族自治乡。1958年5月1日建立东兴各族自治县(1978年12月25日改名为防城各族自治县,今又改称防城港市,并升格为地市级)时,根据其历史、语言、文化特点、生活习俗和本民族的意愿,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京族”。

京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的民族。追本溯源,她的先民在秦汉时代属南越国,后归交趾郡,与骆越有某种亲缘关系。而就现今居住在中国的京族来说,其祖先乃是十六世纪初开始陆续从越南北部的涂山(今海防市附近)等地迁徙而来的,至今不到500年的历史。

1951年中央访问团联络组曾深入京族地区调查访问,并写出《防城二区巫头、澫尾、山心越南族概况》,文中写道:“据老辈传说,越南人(即京族——引者)原先住在越南的桃山(即涂山——引者)做海为生,大概10多代前,刘、阮两姓在海上打鱼,赶着一群大鱼来岛上,当时岛上没人住,荒草树木,虎兽很多,越人见此人少,打鱼做海容易,即住下来。其后刘、阮两姓又回桃山邀来黎、李等姓同来做海,此后子孙繁衍,有了这么多人。”

1953年中南民委及广西民委又曾对京族的社会历史进行联合调查,记述的材料更为翔实:在巫头、山心、澫尾三岛,京族共有25个姓氏,各姓群众都公认刘、阮两姓迁来得最早。1958年,广东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的调查材料(当时防城划归广东)也说:防城境内京族共30个姓氏,其中刘姓最多,占20%,阮、黄、吴、苏、武五姓次之,共占41%,来得最早的刘、阮二姓已有16—17代,来最晚的裴、曾、丁三姓只有2—3代,一般为9代左右。诸姓京族分别从越南涂山、清花、宜安、花丰、瑞溪、芒街、万柱、角白等地迁来。

1953年中南民委和广西民委联合调查时,曾在“三岛”发掘出一批珍贵文物,这些文物材料所提到的年份,与上述的口碑材料所说的迁来时间是大体相符合的。说明京族的祖先迁入中国防城定居,当始于十六世纪初叶1511年左右,尔后又不断地陆续迁来。

京族之所以在十六世纪初叶开始陆续迁来中国,其原因可能是与当时越南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后又沦为法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双重压迫有密切关系。据有关历史记载,在“洪顺”(1509—1515年)前后的数十年间,越南封建王朝为争夺帝位,互相拼杀,变乱不己,朝政腐败不堪,从而导致社会长期混乱,人民饥馑流离,农民起义此伏彼此。1527年以后,越南又相继进入“南北朝”、“黎皇郑主”、“郑阮分争”、“西山农民起义”等战乱时期。

此外,法国殖民势力大举入侵,直到1883年竟逼迫越南承认其为保护国,1885年逼迫中国清政府放弃对越南(当时称“安南”)的保护,承认其为越南的保护国。这样,越南便沦为法帝国主义的殖民地,越南各族人民随之陷入了更加痛苦的深渊。而在北部湾畔的这座中国荒岛来说,自然就被一部分饱受战乱之若的京族人民视为避难维生的乐土了。

5、越南京族名人盘点

每个少数民族中都有自己的民族名人,宋祖英是苗族,白岩松是蒙古族,韦唯是壮族,韩红是藏族等等,他们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人。在民族文化中越南京族中也有很多的知名人,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都有哪些名人吧。

苏维光(1930-1998),万尾岛人,京族民间歌手和诗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会员。曾被保送到广东省民族学院学习。后任中共江平乡委员会副书记、防城各族自治县文化局副局长、防城各族自治县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等职。他的主要成就是民族民间文学的搜集、京语民歌翻译,并创作了一些新民歌。他参加了《京族民间故事选》、《京族民歌选》、《毛南族、京族民间故事选》、《毛南、京、仡佬、回、彝、水六族故事选》、《中国歌谣集成广西卷京族歌谣》的编选工作,翻译了《京族民歌选》中不少京语民歌。

他出身于渔民家庭,熟悉京族渔民生活和京族民间文学,钻研京语民歌格律,与裴永彬合写《京族民歌格律》;与阮成珍、裴永彬、符达升、过伟合写《京族婚礼与婚礼歌》歌词;与过伟合写《京族唱哈节》、《京族独弦琴》、《京族海上渔业生产与海歌》等。

苏维光创作的诗歌多为民歌体,他是京族第一个用笔写诗的诗人。苏维光作为新中国“翻身得解放”的京族渔民诗人,在那个年代多写短小诗歌,诗作多为配合具体“中心工作”而作。其中比较有审美价值的有《京族民歌选》中的《掷木叶》、《满园春舞花棍》等短诗。

除了这些短诗,发表于20世纪70年代的叙事长诗《石花》,是苏维光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长诗通过京族渔家女石花和翠珠姑嫂俩的对比描写,在嫂子翠珠“落后”、“保守”的衬托下,塑造了石花“战恶浪、夺丰收”的“英雄”形象。全诗分为“解缆”、“斗礁”、“护航”三部分。

潘恒济(1938-),江平镇人,曾担任教师、防城县教育局副局长、县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等职,是广西作家协会会员。他20世纪40年代开始发表诗作,80年代开始散文创作,陆续发表《海上花市》、《青青的竹林》等。《青青的竹林》以回忆“我”在如诗如画的壮族山村的童年生活为题材,该文获得广西第二届少数民族文学优秀作品奖。他与人合写的诗集有《野果》、《心境》等。《野果》中的这首《锚》诗,以渔民的“锚”来营造爱情执着的意象,写得清新明丽。

莫振芳,1949年生于沥尾岛,曾任小学教师、校长,防城县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东兴市边境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等职。他长期生活、工作在京岛渔村,熟悉本民族的民间文学,并从中汲取营养进行文学创作。他的重要作品是与潘恒济合作的叙事长诗《斩龙传》。

《斩龙传》是继苏维光的《石花》之后的又一首京族诗人用笔创作的叙事长诗。长诗叙唱京族青年阮大川在未婚妻海丹丹被吃人的白龙卷走后,历尽艰辛找到“金镖”杀死白龙,白龙尸碎三段化为京族三岛的故事。这是当代作家对京岛传说的再创作,这种再创作首先是把爱情与除恶结合起来,赋予爱情以超自然的力量。

为了刻骨铭心的爱情,阮大川可以出生入死,可以感天地、动鬼神,能得到神奇的力量去跟强大的恶势力作殊死的斗争张永东,1952年生于山心岛,笔名斯柳。1969年高中肄业时参军,1974年退伍回乡。1977年考人中央民族学院汉语言文学系,1982年毕业。曾任中共钦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今任广西防城港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

张永东出身在一个有文艺教养的家庭,他的父亲、母亲、外祖母、舅舅均为京族民间歌手。他自幼生活于京岛渔船,熟悉海岛和京族民间生活,退伍回乡的几年生产劳动,使他对劳动有切身的体验。他对文艺理论有一定研究,着有论文《京族情歌浅探》、与人合着《京族民间文学》等。1982年后在行政工作之余,陆续创作并发表了一些作品,比如描写京族风情的散文《京族的“瓜珠珠”灯》、《京岛的拉堤果》等,短篇小说《归家》、《梦的变故》,还写有散文诗若干。

在他的文学创作中,散文诗可能有比较突出的成绩。他认为散文诗便于抒发胸臆。其内容多为借景抒情。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