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天尊和通天教主的关系,谁最强?_儒家文化思想中的道德与伦理关系

风水布局 发布者:李悦一

1、道德天尊和通天教主的关系,谁最强?

道德天尊,道教三清之一,是三清尊神中受到最多香火奉祀的神明是道教中的最高神灵。而通天教主,是小说《封神演义》中的截教教主,他们两者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论功力等,谁会是最强者?

道德天尊,公认的道教始祖,即道教中具有开天创世与救赎教化的太上老君。

通天教主,是明代所著神魔小说《封神演义》和网络洪荒流小说中的截教教主。

在正统道教中并无通天教主,因此从正统道教来说,道德天尊和通天教主无任何关系。但在《封神演义》中,通天教主是太上老君的师弟,鸿钧老祖的小弟子,最受师父鸿钧道祖宠爱。论功力,道德天尊自然更胜。

通天教主:

鸿钧老祖的小弟子,最受师父鸿钧道祖宠爱。将分宝岩上大部分上等灵宝都给了他。掌鸿钧亲赐诛仙剑阵,为天道第一杀阵。玄妙诡变、杀机无限、凶险万重、煞气究极无比,非四位圣人联手不破。

御拥金霞冠光芒无比,十余丈远近观之不明(赐多宝道人又转赐火灵圣母)。手握二十四颗定海珠攒成一串散发五色毫光、眩敌灵识五感、威力巨大犹如四海之力(赐赵公明之后又被燃灯道人所得)。

  持有混元金斗内藏天地按叁才,包藏天地玄妙(赐三霄娘娘之后被老子带上玉虚宫,封神过后,又还予三霄娘娘)。道场位于东海蓬莱岛紫芝崖碧游宫。

通天教主在蓬莱岛碧游宫开设法脉道场。享有"诸神礼拜,万仙来朝"之美誉的截教便是通天教主所创立。截教寓意:(截取大道之下一线生机)。传教宗旨为"有教无类"大开方便门庭一切生灵皆可听道,教系是三教中势力最大的派别,故而门下仙人数量最多。但是由于门下一些弟子为兽禽异物修炼得道而化形,故此常被阐教称为不够正宗,经常被阐教与人教等人污蔑为:“乌七八糟,鱼龙混杂,旁门左道。不分披毛带角之人,湿生卵化之辈,皆可同群共处”。

通天教主本来也是“封神榜”的制订者之一,知晓门下仙徒在封神榜上有名者(即必死者)甚众。但随着其门徒在阐教叛徒申公豹的蛊惑下与姜子牙对抗,因而不断被杀,再加之阐教上仙和元始天尊对截教多所污蔑和嘲讽,通天教主终于无法隐忍,为了帮门徒出气也参与了这场争斗。在界牌关布下“诛仙阵”会斗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但在四大教主的联夹击下惜败;随后通天教主又率领门下弟子布下“万仙阵”再战,可惜最终被叛变的长耳定光仙偷走法宝,导致大败。

  上榜的有三百一十七人也就算了,八千截教门人惨遭屠戮、更被西方教拐去三千多名,连诛仙四剑也被阐教抢了,本来万仙来朝最后却只剩无当圣母和二三百名散仙,就剩一牛一剑。虽然是变数,但此恨怎可消除。截教覆灭,三清之谊破裂。

2、儒家文化思想中的道德与伦理关系

伦理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中西方哲学家讨论的问题,现代人容易将道德和伦理混为一谈,其实这两者间虽然有必要的关联,却存在着差异。道德与伦理有着一定的关系,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儒家文化思想中的道德与伦理间的关系,一起来看看吧。

礼与仁

儒家学说有两个基本概念:礼与仁。如果进行道德哲学分析,那么,礼可以视为伦理尤其是伦理实体的概念,仁则可以视为道德尤其是道德主体的概念。礼与仁,可以说是伦理与道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表达。

一般认为,儒家学说尤其是道德哲学是以“仁”为核心的。理由有二:其一,礼是孔子的继承,仁是孔子的创造;其二,在儒家论述中,尤其《论语》中,仁出现频率比礼多,地位也更重要。但是更需要思考的是,在礼与仁之间,孔子的根本目标是什么?是建构一个“礼”的社会,还是“仁”的个体?二者之间有没有一个谁更优位的问题?《论语》中的一段话对“礼”与“仁”的关系进行了重要诠释:“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孔子以“仁”说“礼”,以“礼”立“仁”。可见“仁”的根本目标是“礼”,孔子以“复礼”为自己的使命。“复礼”必须“克己”,“克己”就是超越自己的个别性,达到孔子所谓“大人”的“普遍性”。“克己复礼”的过程,就是“仁”的建构过程。

从道德哲学角度看,“克己复礼”是一个道德与伦理同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复礼”确实具有目的意义。只是,孔子为了实现“复礼”这一目标,着力解决如何建构“仁”的道德主体这一问题。他对“仁”之于“礼”的意义强调到如此重要,以至于人们会以为“仁”比“礼”更重要。所以,如果用一句话概括伦理与道德在孔子体系中的地位,那就是:礼仁同一,伦理与道德合一,伦理优先。

孔子的这一思想在孟子那里得到更为具体的阐发和辩证展开。孟子的一段话能够代表儒家关于伦理与道德关系的理论。“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段话中,最关键的是“人之有道”与“教以人伦”之间的关系。儒家学者关注的是如何防止人“类于禽兽”。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教以人伦”,通过伦理教化,实现人格完善,达到克己复礼的目的。

天与理

在儒家体系中,对伦理与道德关系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也有不同表述。在孔子是“礼”与“仁”,在孟子是“五伦四德”,董仲舒以后则是“三纲五常”。无论如何演变,伦理与道德始终一体,而且“礼”、“五伦”、“三纲”的伦理,之于“仁”、“四德”、“五常”的道德总是具有优先地位。用现代道德哲学的话语诠释,中国传统道德哲学总是在具体的伦理情境中建构道德的合理性与合法性,而不是诉诸西方式自由意志之类的抽象。

孔子以后,在中国传统道德体系尤其是儒家体系中,总有三个结构性元素:伦理性的礼或人伦,道德性的仁或德性,而修养则是它们之间使二者同一的“第三元素”。修养的关键在于“修身养性”。“身”即人的个别性或所谓“单一物”,“性”即人的公共本质或所谓“普遍物”。“性”作为普遍本质为人所共有,因而需要“养”;“身”作为个别的感性存在则潜在某种道德上的危险性,因而有待“修”。“修身养性”的过程,简单说就是克服人的自私,完成人的社会性。

可见,对于伦理与道德的关系,在儒家思想中说是礼仁合一,伦理道德共生,伦理优先。儒家学说以道德理想主义和伦理理想主义,对现实的伦理存在和道德状况采取批判的态度,提出“内圣外王”,“圣”是“王”的前提条件,以此作为对“王者”的道德教训。宋明理学通过儒道释的融合,以“理”或“天理”统摄“礼”的伦理与“仁”的道德,也是伦理与道德统一的一种诠释。到了理学阶段,中国道德哲学核心概念,已经不是“礼”,也不是“仁”,而是“理”。

与西方相比,中国没有强大的宗教。但人们一般承认中国伦理尤其儒家伦理的准宗教意义,这不仅因为中国伦理以家庭伦理为基础,也不仅因为作为完成形态的中国传统伦理的宋明理学中已经融合了佛教的因素,宗教参与了中国伦理的历史建构和现实发展,更重要的是,伦理精神本身与宗教有相通之处。伦理必须作用于人们的精神才能在现实社会中实现。所以,中国道德哲学一开始就设置了兼具伦理与宗教意义的“天”的概念。到了宋明理学,形成所谓“天理”概念,标志着中国传统道德哲学的完成。

“天”与“理”的结合,是伦理与宗教的结合。这种结合不能一般地解释为道德哲学中融合了宗教的因素,而是可以看作中国伦理与宗教在哲学上的文化相通。在西方,伦理的实体被人格化,这就是上帝。在中国,伦理性的实体被哲学地把握和表达,但由于它同样具有某种终极性的意义,同样具有神圣性,因而寄托于集自然、伦理、宗教于一身的“天”的概念以表述和表现。孔子着力于“仁”,坚持“为仁由己”,求“仁”得“仁”,但却认为“仁”是一个精神境界。“伦”的实现,有赖于“精神”的信念和信仰,“伦理”便是所谓“伦”之“理”。

因此,不仅实体性的“伦”,而且作为达到“伦”的条件的“精神”,都具有某种宗教的哲学气息。西方最担忧的问题是:“如果没有上帝,世界将会怎样?”中国自孔子始最担忧的是:“人心不古,世风日下。”“伦理”与“精神”圆融而成的“伦理精神”,不仅一般地意味着二者的同一性,更重要的是指谓“精神”是“伦理”的条件。二者的同一,是伦理存在与伦理方式、伦理能力的同一。

3、破译经典:易经和道德经的关系由来

道德经与易经的来源已久,在中国风水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的,那么你知道《道德经》与《易经》有一定的联系吗?你知道《道德经》与《易经》的关联吗?本期的易经入门带你去了解看看易经和道德经的关系由来。

还想要了解》》易经和周易的区别

《道德经》来自《易经》吗?

1、《道德经》的痕迹久远

现在通行的《易经》是由孔子整理和传承的,在儒家五经之中,它非常重要,排在第一位。《易经》虽然经过孔子的整理,但在之前的集成,虽然暂时还不知道,但完全可能早于《道德经》。于是,相当多的观点认为,《易经》为古中国文化传承之首,因此,也是古中国文化之首了。

愚者以为,这样做可能只会主观夸大《易经》的作用,不是太合适。主要理由很简单,我们用黑体字标识如下:博大精深又虚怀若谷的老子,在他的《道德经》中,对《易经》只字未提,正如《易经》对《道德经》只字未提一样。实事求是地说,《道德经》的基本内容与《易经》关系甚少,这正是品评二者的重要标志。

《道德经》主要讲的是:

宫庭档案中保存的、极其重要的、供治国者使用的古中国哲学、政治、军事、伦理……等方面的思想、原则、格言、或警句、等等。

《道德经》的上述内容,代表着老子和老子之前的许多古中国先哲的实践和积累。那么,是哪些古中国的先哲呢?具体的人名,老子没有提,我们今天已很难知道了。

但这些先哲的言和行,从时间上说,应当并不迟于东周的《易经》,一样是非常之久远的。何以见得呢?

在《道德经》中,老子引用说:“古之……”、“圣人云……”、“圣人……”、“圣……”、“建言之有”、“用兵有言”、“曰……”、“谓……”等等。

这些引用,在《道德经》中,已达到数十处之多,足以证明其在东周之前,足以证明其痕迹非常非常之久远。

2、《道德经》和《易经》的区别

恰如其分地说,《道德经》和《易经》的本质有如下的不同:

《道德经》讲的是原则,《易经》讲的是工具。

众所周知,原则和工具有本质的区别,二者是完全不同的。一般地说,原则比工具重要,也就是说,《道德经》重要于《易经》。

那么,能不能判定,这正是《道德经》和《易经》二者,互相不提的主要原因呢?

答曰:我们认为,正是!

3、《易经》和《道德经》的关系

《易经》和《道德经》有质的区别,这是大家所公认的。

但是,《易经》和《道德经》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呢?

答曰:我们认为,《易经》和《道德经》分属两种同样非常重要的、但相反相成的务实系统。

《道德经》传承的是,古中国公社式国家的治国方略,或者说,是古中国公社式国家的治国原则。

《易经》传承的是工具。明确地说,就是指它传承的是古中国的模拟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用来预报国家自身的祸福和对外战争的胜败,以便有所应变。

4、《易经》和《道德经》的同一

《易经》和《道德经》,二者是不同的,但二者有没有同一性呢?

答曰:我们认为,二者也有同一性。

那就是,二者都有朴素而深邃的辩证法。可以这样说,二者统一于“道法自然”之下,表现着“相反相成”的真理。

《易经》作为古中国发明的二进位模拟计算器,虽然,它在2500年后的今天需要改进,但是作为模拟数学,它有异于《道德经》的高深,以往的研究者从此角度的审视不多。

4、道德天尊的师傅是谁?混鲲老祖吗

道德天尊,也就是太上老君,道教三清之一。他是公认的道教始祖,有开天创世与救赎教化的能力。接下来,要介绍的是关于道德天尊的师傅,了解道德天尊的师傅是谁,有什么样的能力,会是混锟老祖吗?具体内容请看下文。

在小说《封神演义》中,鸿钧道人为道德天尊的师傅,鸿钧道人为众仙之祖,也称“鸿元老祖”。鸿元指天地未开、虚空未分之际的宇宙本始状态。有“先有鸿钧后有天”之说。也有一说鸿钧老祖便是盘古(另有部分道教徒称元始天尊的前身是盘古)。

混锟老祖的弟子是接引道人和准提道人。(混锟老祖是网络小说的人物,在中国神话中并无此人物)

因此,道德天尊师傅不是混锟老祖。除去神话小说,在正统道教中,道德天尊没有师傅。

道德天尊简介:

道德天尊是三清尊神中受到最多香火奉祀的神明,老子就是老君爷的第十八次世化身。度人无数,因其传下道家经典《道德经》,故称老君为道德天尊,也被道教奉为开山祖师。老子,道家创始人,被尊为道教的教祖。据《史记》记载老君,又称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

老君也,此即道之身也。元气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夫大道元妙出于自然,生于无生,先于无先,挺于空洞,陶育干坤。号曰无上正真之道,神奇微远不可得名。夫老君者,乃元气道真,造化自然者也。天地未开之际,太上老君创世创神开创诸天,这也是被历代皇帝推崇与说的最多的,也压倒了元始度老君说。

老君乃一切无有有无之祖,大道化身,居于太清天之上(道教的居天与佛教不同),在千年中国道教的演变史中,一直担任着极为重要的特殊角色,是真正意义上的道教开山教祖。

老子生活在先秦的春秋末期,孔子曾向他请教过问题,他著有五千字的《老子》,此书被视为道家的开创之作及道教的经典。西汉伊始,道家学派黄老学派大兴,老子和黄帝受到了先前未有的祭祀,汉人对老子和黄帝的个人崇拜也逐渐达到顶峰,汉代宫廷开始出现祭祀黄老场面。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黄老学派开始走入汉族民间,形成黄老道。老子本身的哲学理论加上汉朝子民的敬仰使得老子此时已为共识的神仙,东汉皇帝大张旗鼓去往老子庙祭祀,而老子之母的墓志铭亦说太上老君是道的化身。

5、道教文化解说:灵宝天尊是通天教主吗

灵宝天尊,道教三清的第二位。看过《封神演义》的你会知道,在剧情中,出现了三清中的太上老君、元始天尊两位尊神,但没有灵宝天尊,而是出现了通天教主,那么,灵宝天尊会是通天教主吗?相信有很多人会那样认为。具体如何,请看下文。

灵宝天尊不是通天教主,通天教主是明代所著神魔小说《封神演义》和网络洪荒流小说中的截教教主,不是正统道教中的人物。

《封神演义》出现了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对道教有了解的人不难发现,太上老君、元始天尊两位尊神是道教三清中的,但是通天教主在道教中也没有相关的说法,但是因为没有提及灵宝天尊,因此很多人便以为通天教主就是灵宝天尊。而实际上通天教主是小说虚构人物,和灵宝天尊并无关系。

灵宝天尊简介:

灵宝天尊名经宝,居三清的第二位,又称上清大帝或灵宝道君,由元始天王的赤太无元玄黄之气化生,手捧玉如意。由太元圣母体内降生以后,暂住在三十五天之上的禹余天上清真境内的蕊珠阙七映紫霞房中。日夜吸纳玉晨精气、庆云紫烟,凝神集气,幻化成型,然后转世托胎于西方绿那玉国,寄胎于洪氏,育形为人的肉体。其母怀胎三千七百年,方才将他诞生于西那天郁察山浮罗峰下。到年长之后,开始参悟道真,一心追求至道。他坐在七宝笃林下,苦思百日,而后遇到元始天尊降临,授予他灵宝大乘之法妙经十部,灵宝天尊遂修成得道。

一般庙宇中居左,齐梁高道陶弘景编写的《真灵位业图》列其在第二神阶之中位,仅次于第一神阶中位之元始天尊。唐代时曾称为太上大道君,宋代起才称为灵宝天尊或灵宝君。

通天教主简介:

通天教主是明代所著神魔小说《封神演义》和网络洪荒流小说中的截教教主。许仲琳所作《封神演义》小说体系内东西方五位至圣教主之一(不包括至高的鸿钧老祖),天道不毁,圣人不灭。年约二十岁的阳刚英俊之相的青年。

在小说中为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的师弟。鸿钧老祖的小弟子,最受师父鸿钧道祖宠爱。将分宝岩上大部分上等灵宝都给了他。掌鸿钧亲赐诛仙剑阵,为天道第一杀阵。玄妙诡变、杀机无限、凶险万重、煞气究极无比,非四位圣人联手不破。御拥金霞冠光芒无比,十余丈远近观之不明(赐多宝道人又转赐火灵圣母)。手握二十四颗定海珠攒成一串散发五色毫光、眩敌灵识五感、威力巨大犹如四海之力(赐赵公明之后又被燃灯道人所得)。持有混元金斗内藏天地按叁才,包藏天地玄妙(赐三霄娘娘之后被老子带上玉虚宫,封神过后,又还予三霄娘娘)。道场位于东海蓬莱岛紫芝崖碧游宫。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