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族曲艺文化的珍珠:铁耳麦_哈萨克族马背上的文化传承

风水布局 发布者:李悦东

1、哈萨克族曲艺文化的珍珠:铁耳麦

哈萨克族文化大多是从哈萨克族民俗中撷取精华,最经典的曲艺文化不仅生动通俗,而且是哈萨克族人民崇尚道德,追求知识的一个重要渠道。铁耳麦被称为哈萨克族曲艺文化的珍珠。因此我们更应该继续继承与发扬这种优秀文化。下面,就随小编一起看看铁耳麦文化吧。

据了解,铁尔麦主要流传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犁、塔城、阿勒泰)及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等哈萨克族聚居区。据史料记载哈萨克族最早的曲艺传播者是吉绕“吾霍尔乎特”,他以哲理的语言,吟唱的形式启示众人而闻名于世。

铁尔麦由单人演唱,可自弹自唱(从前多用库布孜、冬布拉伴奏,现在普遍用冬布拉伴奏),也可由乐队伴奏,男女老少均可演唱,第二届铁尔麦大赛活动中可以看出民间传承艺人的表演不仅保持了哈萨克民歌原有的质朴、热情、奔放的牧歌特色,而且在演唱上更加细腻,艺术上更加完美。

艺人们主要用精练、通俗优美的诗歌语言总结和抒发自己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对大千世界的认识,对知识、科学的追求以及总结自己的人生经验、启发教育广大民众。

近日,记者在伊犁州文化艺术研究所采访时,所长吾哈甫告诉记者,铁尔麦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哈萨克族最早出现的一种曲艺形式以说有哈萨克族的地方就有铁尔麦。铁尔麦大都以家族和师徒为主的传承方式,较为出色的自治区传承人主要有努尔萨拉·阿台别克,哈萨克族铁尔麦艺人,出生于新源县。

她编创了30余首铁尔麦曲默代表作有《遗憾》、《我的冬布拉》,被伊犁州授予了“优秀民间铁尔麦什”的荣誉称号。阿勒甫斯拜·穆哈米提江,出生于新疆尼勒克县。他的演唱风格热情奔放又有诙谐性,代表作有《送给后辈》。

您可能还会喜欢:

简单奇特的哈尼族乐器,巴乌

畲族传统节日:招兵节

民族文化的表现:仡佬族阳戏

异彩纷呈、多样的哈尼族民间舞蹈

2、哈萨克族马背上的文化传承

哈萨克族是一个草原游牧民族,所以哈萨克族文化也因这种独特的生活习性,而独具特色。虽然中国的游牧民族有很多,但以马背为家的也就只有哈萨克族,哈萨克族人民在这种长久的生活习惯中,将文化也带上了马背。下面就随小编一起看看哈萨克族马背上的文化传承。

我国有不少“马背民族”,但在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中,真正的“马背民族”当属哈萨克族。游牧时代,哈萨克族以马背为家,一顶顶漂亮的牧帐随着马背在天山南北的草场之间移动。甚至,哈萨克族青年男女的爱情也是通过他们独有的“姑娘追”来完成。

“姑娘追”,掀开哈萨克族青年跨入婚姻大门的门帘,已经进入婚姻年龄的哈萨克族青年加尔肯·铁提布汉在清真寺里做完礼拜后,很认真地向寺里的阿訇咨询《古兰经》中关于婚姻的讲述。阿訇告诉加尔肯·铁提布汉:作为伊斯兰教唯一根本经典的《古兰经》,对穆斯林的婚姻制度作了很详尽的论述,这种论述同样对信仰伊斯兰教的哈萨克族有着很大的影响。

大家都认可为繁衍子孙而结婚是穆斯林的“逊奈”(即圣行)。哈萨克族同样尊奉《古兰经》中规定的“成年男女因需要而结婚是‘瓦直卜’(意为当然)”。聆听完阿訇的讲述后,加尔肯·铁提布汉轻松地走出清真寺,开始计划他的爱情第一步,参加“姑娘追”。

哈萨克族同胞从小与马结缘,一般10岁左右便开始举行“库南卡布”——赛马驹活动。比赛时,孩子们跨上不备鞍的、两岁左右的小马驹,他们的马背一生便这样启程。在这种人生中,最令他们兴奋的便是马背上的爱情追逐,哈萨克族称之为“克孜库瓦尔”,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姑娘追”。当笔者来到天山南北的哈萨克族中时,更是想一睹这个场面,更深地了解哈萨克族的这种历史传承。

“姑娘追”活动开始时,一对对哈萨克族青年男女会并辔向指定的目标徐徐进发。按照历史传承,在“姑娘追”途中,小伙子可以向心仪的姑娘表白爱慕之情,而姑娘不得有任何反对的表示,只能默默倾听。当青年男女漫步到指定的地点后,要随即返回。这时,“姑娘追”的精彩环节出现了。只见姑娘们在返回的路上,用鞭子追打小伙。如果姑娘对小伙有意,那鞭子只是在小伙头上晃几下,或是象征性地打两下。如果姑娘不中意,那小伙子可就要吃苦头了。

您可能还会喜欢:

嘎且且撒勒舞:“来跳美好的舞蹈”

极具民族文化的白族婚恋习俗

延续根脉的:畲族族谱

盘点畲族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

3、哈萨克族语言文字文化漫谈

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在人际交际中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方言,有了普通话之后才逐渐的统一学习普通话,要不然就很难与外界沟通了。这正是体现出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那么,一起走进哈萨克族文化看看他们的语言文化吧。

哈萨克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钦察语支。主要分布于哈萨克斯坦、中国新疆和蒙古国部分地区。哈萨克族及其语言形成于15世纪前后,哈萨克族标准语言形成于19世纪下半叶。哈萨克语有9个元音和24个辅音。有元音和谐和辅音同化现象。元音o、═、ε在词首出现时读成复合元音,分别在前边带u、ü、彚。

哈萨克语词首的扵相当于其他突厥语词首的j名词、代词和数词有7个格,比同语族的许多语言多一个造格。词的结构和同族诸语言基本相同,构词和构形附加成分均在词根之后,也有个别来自波斯语的前加成分。哈萨克语从阿拉伯、波斯、俄等语言中吸收了借词。

方言内部差别不大。哈萨克斯坦、中国和蒙古国的哈萨克族语言可以互通。中国哈萨克语大体上可以分为西南和东北两种方言。阿勒班、苏万部落操西南方言;克列依、乃蛮和克宰部落操东北方言。中国的哈萨克族使用阿拉伯字母的拼音文字。哈萨克斯坦的哈萨克族从1940年起使用西里尔字母的拼音文字。

哈萨克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哈萨克语比较统一,方言差别不大。中国哈萨克语分为西南和东北两种方言。精河的哈萨克人使用的是西南方言。

哈萨克语词汇丰富,特别注意吸收外来词,其中有阿拉伯语、波斯语借词,有蒙古语借词,有俄语、汉语借词,有些外来语词借入后,其词义还有所变化。由于哈萨克族历史上主要从事畜牧业,有关畜牧业的词尤为丰富,牲畜的毛色、年龄等都有专门的名称。

猜你可能也喜欢:

黎族过年习俗,你了解多少?

浅谈黎族三月三的来历与传说

黎族节日,黎族特有的节日

海南黎族纹身,黎族纹面女

4、哈萨克族民族文化的音乐特点

哈萨克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独特的音乐旋律以及婀娜多姿的舞蹈是这辽阔大草原最动人的画面。哈萨克族文化从古代一直流传至今,哈萨克族人民在继承中不断发展,从而形成了带有民族特色的音乐。那么,就让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哈萨克族民族文化的音乐特点吧。

民歌是哈萨克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哈萨克演奏的乐器主要是冬不拉。冬不拉有两根弦,多数用四度定弦,用右手指头弹拨发音。冬不拉是木制的,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这些都适合了游牧民生活生产方式的需要。

民歌的演唱形式

5、哈萨克族曲艺形式的一种:铁耳麦

哈萨克族文化绚丽多彩。哈萨克族传统文化最具代表的就是铁耳麦,它不仅是哈萨克族文化作品中的绝世佳作,更是哈萨克族人民文化教育的源泉。生动形象的铁耳麦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向我们展现了哈萨克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下面,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看看哈萨克族曲艺形式的一种:铁耳麦吧。

哈萨克有自己的语言,用斯拉夫文字,或阿拉伯文字。哈萨克族民间流传许多古老的诗歌、故事、谚语、格言。着名的史诗《萨里海与萨曼》、《阿尔卡勒克英雄》等流传于世。哈萨克族的阿肯弹唱、克萨、铁耳麦、阿依特斯、托勒傲等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