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最接近普通话的语言——承德方言
语言作为我们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对于每个民族文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自己民族的语言,那么本民族的文化又如何谈继承发展呢?在我国方言是非常多的,而在北京旁边的承德方言应该最接近普通话了吧,本期承德文化为你解析。
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根据性质,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方言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而在地域上的反映。
1953年,国家有关工作人员曾先后两次来到滦平县金沟屯镇金沟屯村进行普通话标准音采集。在最终制定的结果中,金沟屯当时采集所发出的音与普通话最为接近。
两个沿海城市以及张家口市相邻,是国家甲类开放城市。
方言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
人们已经开始有意识的保护历史文化,如保护国粹京剧,保护民族传统节日等。
承德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民国和解放初期为原热河省省会。位于承德市的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旅游胜地四十佳、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同时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也是国家首批世界文化遗产。
您也许还喜欢:
你知道青岛订婚习俗吗?
现代的北京葬礼习俗是怎样?
传统文化:传统汉族服饰文化
【城市文化】北京历史文化知识大全
2、全国八大方言之一:闽南文化中的语言
在闽南文化中,闽南方言是最有特色的代表之一。其作为全国八大方言之一,闽南话有着很大的传播范围,不仅仅在闽南地区传播,早已超过省界和国界。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关于闽南语言文化的魅力吧。
闽南方言是全国八大方言之一,它分为几个次方言:
1、泉州话区:泉州、安溪、石狮、晋江、惠安、南安、永春、德化、金门等九个县市。
2、厦门话区:厦门、同安。
3、漳州话区:漳州、龙海、漳浦、云霄、东山、诏安、华安、长泰、平和、南靖等十个县市。
4、龙岩话区:龙岩市新罗区部分地区、漳平市部分地区。
5、大田话区:大田县部分、尤溪县的小部分。
6、潮汕话区:广东潮州汕头平饶一带
7、海陆丰话区:海陆丰及惠州市惠东县的部分村镇一带雷州话区:广东雷州半岛
8、海南话区:海南东部沿海、北部沿海、南部沿海地区浙江苍南话区:温州苍南地区
闽南语起源于泉州,但闽南语的流播已不仅仅在闽南地区,早已超过省界和国界,在外省传播闽南话最广地区和国家是台湾和新加坡。台湾岛上,除了高山族地区外,差不多都通行着类似于漳州腔和泉州腔的闽南话。
据初步调查,台中、台北稍偏泉州腔,台南、高雄稍偏漳州腔。闽南人移居台湾据说开始于元代,大规模迁移是在17世纪中叶,大量闽南人随郑成功渡海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回台湾。
300多年来,闽南人和其它地区东渡的汉人,和高山族同胞一起,开发祖国的这个宝岛,在共同的生活和斗争中,闽南方言始终作为主要交际工具,保留在台湾人民的口中。特别是今天,大陆与台湾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更加密切,台湾的父老兄弟不断到大陆寻根、探亲、访友,闽南话显得更加重要。
除了台湾以外,及东南亚各国的许多侨胞也使用闽南方言,据初步统计,海内外讲这种方言的人超过4000万,不少被闽南人同化的人也会使用闽南语,在新加坡闽南话叫做“福建话”,70-80%的新加坡会说或会听福建话,在东南亚的闽南人与马来人联姻的后代共计人数达1000余万人,不少马来人也会使用闽南语。
3、不同地区的方言:桂林语言文化
不同地方方言,体现出不同的地方特色。方言是地方文化的象征之一。在桂林文化中,文化底蕴深厚的桂林方言是经历长期的传承演变才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方言。桂林方言咬词清晰易懂,是颇具表现力的地方方言。那么,一起来看看桂林的语言文化吧。
桂林方言属于以北京话为座标的地方方言。它是经历史长期的传习,逐渐演变才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地方语种。由于桂林方言的声韵调系统与北京方言差不多,对应关系亦较为简单,因此,桂林人学普通话比较容易,而且,全国许多地区的人也都能听得懂。在广西,桂林话基本上是各族人民都能听得懂的语言,所以,它是历来南方科场、官场的通用语言,因有“南方官话”之称。
桂林方言颇具表现力,不似其它地方的语言咿呀难懂,而且吐词很准确清晰,与四川、湖北方言很接近。许多间巷老人与外地人交谈,根本无需说普通话,只要适当控制语速,就可以很方便地与外地人进行交流。桂林话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尾音的长短高低来传达语言的感情色彩,但较之柳州方言尾音略短。听桂林人说话很像在唱歌,语调绵软细腻,颇有软语呢依的韵味。
由于桂林方言同时也属于汉语范围,受汉语诗歌格律的影响。因此,桂林民间方言童谣与我国传统诗歌是分不开的,同样有着悠久历史的二者,不管是在格式上还是在修辞方法上,都有着无法区分的共同点,其蕴含的文化底蕴也是无穷的。
桂林民间方言童谣,以桂林方言为语言载体。以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是具有桂林民歌风味的简短诗歌。它纯粹用桂林方言说唱,保存了浓郁地方文化;在格式上以杂言为主,因具有桂林方言的特有的音韵和词汇,地域风味浓厚;在修辞上,多种修辞方法的共同使用,使童谣的内容、表达都意趣昂然,将桂林儿童的生活和心理跃然纸上。
猜你可能也喜欢:
不同地区的信仰:台州的宗教信仰
带你品味台州饮食文化
武汉有什么特产可以带,你知道吗?
辽宁方言特点与分区
4、两大方言:客家话和闽南语接近吗
从地理位置的角度上,客家文化和闽南文化可以说是个邻居,一个主要聚居在山上,一个聚居在山下的闽南。所以从一定程度两者在历史上虽然都独立存在,却也相互影响。那么最基础的语言上闽南话和客家话接近吗?
闽南话与客家话相差很远很远,闽南话是当地语,客家话是从远处迁移来的人原籍地的方言,没有共性。它们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语言体系,几乎没有发音的交叉。
非常遥远,而且是两个不同的语言体系来的,客家话属于汉语语系的一种,客家话跟广府话(粤语)非常近,和北方话也比较近,我相信有历史
5、普通话的来历,为什么要说普通话
普通话是中国普遍的语言,国外的友人们来到中国学习语言学习的也是中国的普通话。普通话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语言,可能你并没有很精通所有的普通话,但是你一定要了解它的来历,毕竟这是中国的第一语言。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普通话的来历吧。
所谓普通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7年开始规定并提倡的。
古代人也会说普通话,不过,那个时候不叫普通话,而叫官话。所谓普通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7年开始规定并提倡的。原来,各地有各地的方言,并没有一个普通话的定义。不过各个朝代,也都有自己的官话,也就是那个朝代的“普通话”。
中国传统的经济方式是农业,农民安土重迁,不肯轻易背井离乡;中国传统的社会组织是宗族,人们聚族而居,“死徙无出乡”。在家乡生活只须讲方言就行,即使当个村长乡官,也只要用方言就可以了,可是,如果有人被推荐选拔或考取进士到朝廷去做官,那末用方言就无法与人交谈了,那就必须学说官话。关于普通话的由来这是最初的影响因素之一。
方言的分歧就是因为人群受到地理的阻隔而形成的。中国北方的黄河流域因为地势平坦,东西部交往比较方便且又频繁,所以整个北方虽有方言的分歧,但仍然可以归为一个系统,即北方话系统,而江南地形复杂,山岭河流造成的隔阂比北方要大得多,所以可以划分为吴语、赣语、湘语、闽语、粤语和客家话六个方言区。
官话是官场上讲的话,朝廷设在哪里、皇帝讲哪种方言,那种方言就成了官话。中国古代的都城,周秦汉唐主要是在长安(西安),东汉魏晋迁到洛阳,所以,长期以来黄河流域的方言便成了通行全国的语言(注:由于历史原因,当代北方话与古代北方的有很大差别。或者可以说,古代北方话与当代南方话更接近如粤语,吴语等)。
东晋南朝迁都建康(南京),大量北方人移居江南,不仅把宁镇一带的方言改造成为属于北方话系统的下江官话,而且洛阳方言也成为当时朝廷上的工作语言,南方士人入朝为官无不争相学之。河南方言对官话的影响极其深刻,直至后来徽班进京形成京剧后,京剧的道白仍用中州韵而不用北京话,只有丑角才讲京片子,即北京方言。
南宋迁都临安(杭州),大批官员和士兵涌入杭州,把杭州话改造成为一种以吴语腔说北方话的特殊的方言,使杭州成为吴语区中的一个官话岛。元明清三代都以北京为都城,于是北京话又成为当官必须通晓的语言,以至于现在我们的普通话也成为既不同于河南话、又不同于北京话,而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语音的一种语言。
现在的普通话并不是汉代的汉语,也不是唐代的唐语和宋代的宋语,它和元代以后的官话最为接近。由于历代因战乱或移民而南迁的汉人不断地把当时的中原方言带到南方,并沉淀在南方的方言之中,所以我们现在可以在南方各种方言中找到数量很多的古汉语语音。
同时,由于北方自汉代以来不断地有胡人南下入居塞内或入主中原,胡人和汉人杂居在黄河流域,也使得北方的华夏古音逐渐胡化变成了今天的北方话。(注:为一部分读者误会,这里的胡化是语言学术意义上的胡化,而非骂人的胡化)关于普通话的由来还必须正视的是普通话是外地人学北京话的口音,北京土话和满清官员更接近。
有很多满族词汇夹在里面,比如凄历喀嚓(迅速),勒里勒特(不整洁),猫腻(黑幕),瞎勒乱侃(勒是女真语说的意思,侃不知道是不是汉语),倒腾(挪动),据说央求的央在满语里也是求的意思。另外,北京话也可能受其它北方游牧民族语言影响,比如胡同在蒙古语中是小巷的意思。
估计“恣扭”“地道”等很多再古汉语中见不到的词也不是汉语。王朔一再强调北京语言的活泼,并在小说中大力推广,相信是和他的满族民族自豪感有关的。
现在的北京话是女真满洲人向汉族满洲人学说汉语时用的口音。由于满族后来成为统治者,所以离得近地区的权贵都放弃自己的当地口音说这种新的清朝官话,否则难免官途不顺,生意难做,久而久之,也就变成在北方应用广泛的普通话,与满清暴力强制不同,孙中山建国首先考虑的是和平和民族团结,避免因官话改变引起大量民众讨厌民国,所以坚持用清朝官话做国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