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的传统小吃:桂花糕的由来_福清传统的汉族风味小吃:福清光饼

风水布局 发布者:高龙林

1、汉族的传统小吃:桂花糕的由来

桂花糕相信大部分人都知道也吃过了吧。在中国饮食文化中,桂花糕可是甜品中的一绝。就只闻桂花香就已经醉了,更何况是桂花糕呢?但是很多人吃了桂花糕后,却也不知道它的由来是什么,今天就让小编为你介绍桂花糕的由来吧!

桂花糕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新都桂花糕洁白如玉、清甜爽口、桂香浓郁,你知道吗?它还有一段优美的传说。

相传,桂湖的桂花是杨升庵从月宫里采摘下来的。一天晚上,杨升庵在书房里睡着了,魁星入梦,问杨升庵想不想上月宫折桂,杨升庵说想。于是,魁星便命西海龙王载杨升庵飞上月宫摘桂。倒了月宫,杨升庵看见一座宫殿和一株很高大的桂花树,他怒力地爬上去摘下了桂枝,回到书房。后来,杨升庵进京考中了状元。

到了明朝末年,新都有个叫刘吉祥的小贩,他从状元杨升庵桂花飘香的书斋中得到启示,将鲜桂花收集起来,挤去苦水,用糖密侵渍,并与蒸熟的米粉、糯米粉、熟油、提糖拌和,装盒成型出售,取名桂花糕。桂花糕一经售出,便引来人们争先购买。后来,由当地“天顺荣”、“武灵轩”糖果坊将此糕的制作传成下来,并且不断提高质量,使桂花糕成了远近闻名的新都特产。

三百多年来,继承制作桂花糕的糖果坊不断改进工艺,现以精制白糖、饴糖、面粉、糯米粉、菜油、蜜桂花等为制作原料。按适当比例配好,经过蒸、炒、磨、拌、擀、匣、刀切等工序精制而成。该产品具有洁白如玉,清甜爽口,细腻化渣,桂香浓郁的特点。

2、福清传统的汉族风味小吃:福清光饼

光饼是在福州麻饼的基础上改良烤饼,是福建福清传统的汉族风味小吃之一。其中,“缸饼”的声名最响,影响范围最广,文化内涵也最丰富。下面,就先让我们一起到福建小吃文化中了解关于福清光饼的具体内容吧。

光饼是在福州麻饼的基础上改良烤饼,是福建福清传统的汉族风味小吃之一。福州人称之福清饼,其色、香、味俱备。“缸饼”在福清所有小吃中,声名最响,影响范围最广,文化内涵也最丰富。

“缸饼”加工工艺与福州“麻饼”同出一辙,唯一区别饼中央无孔。因此饼坯在烘烤时无法将饼中的气体排出,使烤制的饼成半球形。还有“缸饼”烤制炉器与西域烤“馕”炉器极其相似,西域烤“馕”炉器全没入地下,而福清“缸饼”烤制炉器半没入地下,为立式烤制,福州“麻饼”而用卧式高炉烤制。

光饼的制作方法:

在福州,人们通常把饼面没有芝麻的叫“光饼”,有芝麻的叫“麻饼”。但在距福州60公里的福清市,人们则把饼面有芝麻、中间无孔的叫“缸饼”。

要论“津津有味”,比较起来,还是福清人做的缸饼略胜一筹。福州人做光饼,从前一向用木炭烘炉,现在为图省事,多半改用电烘箱烤了。而福清人做缸饼,至今还保留着自己的一套,不但新鲜,而且有趣,夸张点说,简直可称之为融音乐与舞蹈为一体的劳动艺术。

他们烤缸饼用的是一口高近两米、直径约有一米的外裹黄泥的大缸。先用成捆的松枝在缸内点起冲天大火把缸壁烧“白”,缸底只剩余烬,然后把做好的饼胚,由两人合作,伸手入缸,飞快准确地贴在缸壁之上,若是迟缓一点,就怕那光着的手臂要烤出泡来。

由于烤光饼时面对着的是一只大火缸,所以不分冬夏,两人都打着赤膊。他们一个递胚,一个接胚往缸里贴,身子一伸一欠,一俯一仰,动作敏捷,配合默契,再加噼噼啪啪的贴饼声,仿佛音乐伴奏,节奏感十分强烈。

不消十分钟,几百只缸饼便全部贴完,然后再用炭火慢慢把饼烤熟,真是叫人大开眼界。在这种大缸里烤出的缸饼,只只金黄,十分香脆。

3、汉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汉族在中国无疑是一个闻名于世的大民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人文景观精彩绝伦。汉族文化中的节日极多,有喜迎新春,中秋佳节,清明祭祖,十一国庆,元宵灯节等等让人应接不暇的节日,节日的多样化,更能体现汉族的文化博大精深。

汉族人民自古以来就有自己的节日,有的一直延续至今,有的则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淡化了。

汉族的节日很多,主要有腊祭、祭灶、春节、元宵、社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等。在诸节日中,以春节最隆重。“春节”又称为过年,是汉族人千百年来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过年时,除夕要守岁,初一要拜年。

汉族的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糍粑、汤圆、荷包蛋、大肉丸、全鱼、美酒、福橘、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守岁、拜年、给压岁钱、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跳钟馗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中国人过春节还有挂中国结的习惯。大年三十之前天津人有到古文化街乔香阁请中国结的习俗,取乔香纳福之意;温州人有去自己的信教虔诚祈祷,希望能够在新的一年里,与家人一起获得幸福。其中,多为佛教。

立春是汉历(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也是春季的第一天,预示着一年农事活动的开始,历来为汉族人民所重视,早在宋代,立春习俗就已十分丰富了。

又称为“上元节”,上元佳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汉历(农历)正月十五“是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也演化为“元宵节”。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社日是古人祭祀社神的节日。从天子到百姓都要封土立社加以祭祀。据《礼记.祭义》记载,天子为天下百姓总立的社称“太社”,为自己立的社称“王社”;诸侯为封国内百姓总立的社称“国社”,为自己立的社称“侯社”;大夫以下不为自己立社,而是联合其邑里的群众共立一社,称“置社”。这样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的社供官员百姓祭祀。

龙抬头:又名中和节。《燕京岁时记》说:“二月二日,古之中和节也,今人呼为龙抬头。”节期以观测东方苍龙七宿在天空中的位置而定。从天象上看,每当春分时刻,黄昏时角宿出现于东方地平线,而其它六宿尚隐于地平线下,故名龙抬头。

夏至日,苍龙七宿位于正南,秋分后潜于地平线下直至来年春分。故《说文解字》释龙“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由于一年中阴阳平衡、天地同和的日子只有春分、秋分,都称之为中和节,秋分之中和节称中秋节,春分之中和节即为中春节。后世将中秋节固定于农历八月十五,便又把半年前的二月十五称为花朝节,春花秋月,对应绝妙。由于龙神出头,人们总要祭祀龙神,祈求风调雨顺。

上巳节是汉族人民的一个节日。按通常的说法,汉以前节期在三月上旬的巳日,魏后固定为汉历(农历)三月初三,不一定为巳日。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汉朝以来定为农历五月初五,沿袭至今,成为我国民间传统的三大节日(春节、端午、中秋)之一。

您可能还会喜欢:

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土族民间运动

独具特色的畲族饮食文化,畲族乌米饭

仫佬族的民俗戏曲:彩调

学习学习土家族丧葬文化

4、汉族传统面食:抄手的由来

老板,给我来一碗混沌,要大份的。混沌又名抄手,是四川成都的着名小吃。同时也是中国汉族传统的面食。制作简单方便,便宜又好吃,吃完包准你还想要再来一碗。本期小吃文化大全就将为你介绍汉族传统面食,抄手的由来。

抄手乃是四川成都着名小吃。以面皮包肉馅,煮熟后加清汤、红油和其它调料即可食用。抄手即馄饨(汉语拼音:húntún或者húntun轻声;音同“云吞”;英文名:wonton)是中国汉族的传统面食,用薄面皮包馅儿,通常为煮熟后带汤食用。源于中国北方。

意大利面食中的tortellini/tortelloni与中国南方的馄饨在形态和包裹方式上极其相似,面皮成本差异主要在用蛋量,更大的差异则在馅料。意大利“馄饨”馅料亦丰富多彩,常见的有各色奶酪、番茄、火腿、咸肉、菠菜等等的搭配组合。意大利面食中的ravioli在包裹方式上则更近于对折不打褶的水饺或是温州馄饨,馅料组合与tortellini/tortelloni差别不大。

还有俄罗斯联邦西伯利亚各民族普遍食用的pelmyen,和中国和中亚的馄饨类食品关系很大。尤其是pelmyen里的黑胡椒,一定要从中国西部进口。俄罗斯,乌克兰等民族的饺子,称为vareniki或pirozhki不等,则与中国饺子十分相象。在韩国和突厥或伊朗语诸国,类似中国“锅贴”或炸饺子,或“小笼包”,“灌汤包”一类的食品,则被称为manty、manti、mantu、mandu等,四字明显是来自汉语中的“馒头”。

抄手的常见馅料

猪肉、虾肉、蔬菜、葱、姜构成最基本的馅料之选。菜肉大馄饨与鲜肉小馄饨曾是上海小吃店的基本起源于无锡东亭的无锡三鲜馄饨以鲜猪肉、开洋、榨菜为馅料。常州三鲜馄饨则以鲜猪肉、虾仁与青鱼肉为馅。猪肉、水产、干货和酱菜的搭配组合也启发了日后的馅料创新。广东以肥、瘦猪肉、鲜虾仁,加入大地鱼碎及蛋黄、调味混成。

1990年代以来,连锁经营的数家风味大馄饨店在上海出现,兼营堂吃与外卖。菜单中,各色酱菜、荤素时鲜、南北干货纷纷汇入馅料,馄饨馅料的品种也得到大幅丰富与提升,诸如莲藕叉烧鲜肉、腊肉山药鲜肉、咸肉鲜肉、三菇鲜肉、荷兰豆鲜肉、蛋黄香酥鸭、哈密瓜鲜肉、银鱼蛋黄、蝽子鲜肉、平菇虾仁、松仁粟米鲜肉等等新鲜组合出现。牛肉、螺肉、鸡肉、各色鱼肉等水产、时鲜蔬菜水果、各色豆制品等等都可为鲜货之选。干货中,开洋、干贝、香菇、香肠、咸鱼、咸肉、梅菜亦可入馅。酱菜中,尤以榨菜、大头菜和萝卜干受青睐。

还有一种调料就是家庭中没有的,(调味香精)这也就是我们自己做的馄饨为什么没有馄饨铺子里面做的好吃的原因。

5、汉族传统小吃:豆腐脑的由来

中华饮食文化影响深远,我国的小吃文化也是相当的深厚的,其中豆腐脑就是一道不可不提的小吃了,作为流传千年的一种小吃,自然是受历朝历代的大众所喜爱的,现在我们也经常吃豆腐脑,但是你对豆腐脑有多少了解呢?本期饮食文化为你解析。

淮南王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建都于寿春(今安徽寿县)。

相传,刘安不务政事,野心很大,不满足只当一个有名无实的王,总想谋求一个更显赫的实职,还醉心于长生不老之术,急于寻求灵丹妙药。于是,他召集术士门客于八公山下,燃起熊熊的炉火,别出心裁地叫他们用黄豆和盐卤来炼丹,结果“炼”得雪白细腻的豆腐。它虽非灵丹妙药,可美味可口,别有风味。此物迅速传开,风行于世,有诗为证:“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苦。早知淮南术,安生获泉布。”

《故都食物百咏》中称:“豆腐新鲜卤汁肥,一瓯隽味趁朝晖。分明细嫩真同脑,食罢居然鼓腹旧。”还注说豆腐脑最佳之处在于细嫩如脑,才名副其实。它的口味应咸淡适口,细嫩鲜美,并有蒜香味儿。

《故都食物百咏》外称老豆腐:“云肤花貌认参差,未是抛书睡起时,果似佳人称半老,犹堪搔首弄风姿。”注说:“老豆腐较豆腐脑稍软,外形则相同。豆腐脑如妙龄少女,老豆腐则似半老佳人。豆腐脑多正在晨间出售,老豆腐则正在午后。豆腐脑浇卤,老豆腐则佐酱油等素食之。”清代名医王孟英在《随息居饮食谱》中这样记载:豆腐,以青、黄大豆,清泉细磨,生榨取浆,入锅点成后,软而活者胜。点成不压则尤软,为腐花,亦曰腐脑。

您也许还喜欢:

改刀肉是什么菜系,你知道吗

独特风味小吃:锅巴菜的由来

龙井虾仁的由来,有这么一段故事

天津街头小吃:糖炒栗子的由来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