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文化大歌的重要价值_侗族信仰,你所不知道的侗族信仰文化

风水布局 发布者:丁书一

1、侗族文化大歌的重要价值

侗族文化经历千年的历史变换,依旧栩栩如生,侗族人民是古越人的后裔,所以无论是民族文化还是生活习性都传承了上千年。侗族大歌以一种集体大合唱的形式,向世界展现侗族的独特魅力。侗族大歌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唱出了一个民族的天籁之音。下面大家随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成为侗族传统文化在当代活态的重要见证

一方面在侗族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的冲击下,传统侗族文化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汉化”和“现代化”成为侗家年轻人有意无意追逐的目标;另一方面,以大歌传统为代表的传统文化风习并没有在侗家人的日常生活中消失,虽然歌会一年不如一年热闹,但仍会吸引族人的参与和热情。显然,这一传统在当代呈现得越鲜明,侗族在诸民族中便会获得越独立的族群形象。

成为侗族本文化在当代得以延续的重要载体

侗家本来“传歌不传文”,与大歌相关的种种言说与行动均是其延续本文化的传统方式。随着当代“书写”、“图像”文化对侗寨的渗透,大歌传统以“口传心授”和“集体展演”的特殊传承方式维护了一个族群文化在当代的延续和发展。更重要的是,与歌唱相关的社区组织和传统风习将一种侗人特有的“传统心性”传递到每个族人的生命历程之中。

成为当代侗人获得文化双语能力重要管道

随着学校教育的普及,侗家孩子均别无选择的接受系统的汉文化教育。学校相对于侗寨社区的知识断裂和环境封闭,造成了孩子们对本文化不可避免疏离。而民间持续的大歌传统为孩子们理解、习得并实践本文化提供了动力及场景,为侗人不忘传统并熟练掌握侗汉两种语言及文化提供了基础保障。

成为联系当代不同辈分族人间的重要纽带

当代侗族社区的变迁速度,造成了年轻一代侗人与老一辈不一样的成长经历和生活空间。青年人生活在信息烦杂的当代社会,有更多与外文化交流的机会且完全可以选择传统以外的生活方式。生活背景的差别极易在不同辈分的侗人间造成文化上的冲突和误解。强调全民习得和全民参与的大歌传统,迫使年轻人参与到族人的语境和传统生活中,这对于几代人之间在一个公共认同的语境中互相理解和交流是极其重要的。

成为当代南北侗族共同认同的重要文化标志

随着大歌被外来研究者的发现、研究和开发以及在中国许多重要城市乃至世界重要城市的公开演出,越来越多的外族人开始了解大歌的独特魅力并将其作为侗族整体文化的典型代表。这一文化现象的由外而内的影响是——已经不唱甚至原本就不唱大歌的侗族社区和侗族人开始将大歌作为自己的文化符号,接受这一歌唱形式为南北侗族共同的族群象征和300万侗胞共同的心理认同对象。无论大歌经过怎样的变容,谁在唱、在哪里唱、唱给谁,它都是“‘我们’侗族传统文化的”最典型的口头标志。

2013年,侗乡儿女通过多种表演方式,让这一东方民族文化和艺术的瑰宝不断发扬光大,不仅走出侗乡,走进了都市,还走出国门,蜚声海内外。

您可能还会喜欢:

详解:满族人不吃狗肉传说

苗族文化:苗族独木龙舟节

彝族文化:彝族摸奶节特色

蒙古族:颜色象征是什么?

2、侗族信仰,你所不知道的侗族信仰文化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信仰。侗族也不例外,但侗族崇拜多神,所以侗族文化也就因此丰富多彩。侗族是一个山地民族,对大自然的崇拜,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随着历史的发展进程,又多了很多信仰。那么,你知道侗族的信仰是什么吗?那就一起看看吧。

侗族信奉原始宗教,崇拜多神,无论是山川河流、古树巨石、桥梁、水井等,都视为有神灵之物,都是崇拜的对象。在侗族信仰的众神当中,以女性居多,有所谓坐守山坳的“萨对”,守桥头、床头的“萨高乔”、“萨高降”,偷魂盗魄的“萨两”,传播“天花”的“萨多”,制酒曲的“萨宾”等。

此外,还有一位至高无上的尊神叫做“萨岁”,又称“萨麻”、“萨柄”、“萨堂”,为许多侗族地区所信奉。人们认为她的神威最大,能主宰一切,保境安民,使六畜兴旺,村寨平安,几乎村村都设有她“神坛”。侗族人相信灵魂不死,有浓厚的自然崇拜、灵魂崇拜、祖先崇拜。生活中以鸡卜、草卜、卵卜、螺卜、米卜、卦卜测定吉凶。

信仰多神,以女姓神“萨岁”(意为创立村寨的始祖母)为至高无上之神,每个村寨都建立“萨岁庙”。有的地方受汉族影响,还信汉族的一些神。因此,也有的地方间设庵堂寺庙,敬奉观音、南岳、五台、关圣、文昌、二帝等神。佛教也有流传,有庵堂寺庙,但信奉的人不多。基督教、天主教也曾传入,但信奉者也不多。

您可能还会喜欢:

历史悠久的布依族丧葬文化

达斡尔族的特色服饰文化

十分具有特色的布依族茶文化

多元文化中的璀璨一脉:壮族师公戏

3、浅述侗族大歌的起源和特点

谈起歌曲,现在韩流歌曲可以说是席卷全球,无论是在哪个国家都有着超高的人气。我国的多个少数民族也有着自己独特的音乐。接下来就让小编带你去侗族文化探索侗族大歌的起源和特点。

回眸侗族大歌的发展,早在西汉时期,刘向就在《说苑》中,记录了一首《越人歌》。《越人歌》是中国古代使用侗族语言记录的古老民歌。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1953年,侗族大歌走出本地,应邀参加贵州省文艺代表团,向全国介绍侗族民间合唱。

“嘎老”,使侗族大歌第一次走出侗乡,登上大雅之堂。黎平县岩洞寨侗族青年歌手吴培信等四人组成的女声大歌队不负所托,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和喜爱。1986年,侗族民间合唱团应邀赴巴黎参加金球艺术节,使侗族大歌第一次跨国界登上世界舞台。迄今,侗族大歌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遗产之一。

侗族大歌无论是音律结构、演唱技艺、演唱方式和演唱场合均与一般民间歌曲不同,它是一领众和,分高低音多声部谐唱的合唱种类,属于民间支声复调音乐歌曲,这在中外民间音乐中都极为罕见,侗族大歌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艺术形式,对于侗族人民文化及其精神的传承和凝聚都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是侗族文化的直接体现。

模拟自然。侗族大歌,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侗族大歌被誉为“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模拟自然是它的演唱特点之一。

侗族大歌常常模拟鸟叫虫鸣、高山流水等自然之音,这是侗族大歌演唱的特色,也是产生侗族大歌的自然根源。在侗族的“声音歌”中模拟虫鸣鸟叫的歌腔音型是常见的,如“嘟咕、嘟咕”等这些蝉鸣、布谷鸟的叫声,让你感受到侗族人民对自然界的亲和。

4、侗族大歌:震惊世界的艺术瑰宝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尤其少数民族他们能歌善舞,随着历史文化的沉淀,从而使他们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文化。侗家人把歌当作了精神食粮,他们可以不吃饭不喝水,但是他们不能不唱歌不跳舞,他们认为歌就是和别人沟通交流的工具,他们视歌为宝。

一、侗族文化的历史发展和现状

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的一员,据传是古代越人的后裔,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其主要聚居在我国贵州、湖南、广西等省,现有人口二百六十多万,主要从事农业和林业生产。而在贵州省的黎平县是全国侗族聚居最多的县,有侗族人口三十五万。侗族居住的地方不仅风光秀美、民风淳朴,而且侗族也是一个极富创造性的民族,有民谚说:“侗人文化三样宝:鼓楼、大歌花桥。”其中的大歌是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用耳朵和心灵去捕捉与欣赏的民间音乐。由于以前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社交礼仪等都是靠着优美的歌声一代一代往下传,“汉人有字传书本,侗族无字传歌声;祖辈传唱到父辈,父辈传唱到儿孙”是侗民族生活的真实写照。侗族大歌历史久远,它的形成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早在宋代已经发展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宋代着名诗人陆游在其《老学庵笔记》中就记载了“仡伶”(侗人自称)集体做客唱歌的情况:至一二百人为曹,手相握而歌。

二、侗族大歌的介绍

侗族大歌无论是音律结构、演唱技艺、演唱方式和演唱场合均与一般民间歌曲不同,它是一领众和,分高低音多声部谐唱的合唱种类,属于民间支声复调音乐歌曲,这在中外民间音乐中都极为见,侗族大歌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艺术形式,对于侗族人民文化及其精神的传承和凝聚都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是侗族文化的直接体现。侗族大歌代表性曲目有《耶老歌》、《嘎高胜》、《嘎音也》、《嘎戏》等。侗族有三大国宝——鼓楼、大歌、风雨桥。民族文艺方面,侗乡一向被誉为“歌舞之乡”,至今还传承着“行歌坐夜”之古风,流传着数十种民族歌舞,以琵琶歌、侗戏、侗歌、哆耶、芦笙舞最受人喜爱。尤其是侗族大歌,以其神奇的多声部合韵,名扬世界。

三、侗族大歌的文化影响

任何一个民族的民间文艺的产生、发展、演变和消亡都与一定的社会文化生态相关。民间的社会文化就是民俗文化,民间文艺就存在于民俗文化环境之中。民俗对民间文艺的影响除一般表现为整体效应外,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某一文学艺术总是深深扎根于某一民俗环境之中。侗族之所以能创造出震惊世界的艺术瑰宝——侗族大歌,这和侗族的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是分不开的。侗族是一个爱好和平、团结的民族,他们的各种民俗活动都以集体为主,例:集体做客、集体对歌等等,这些充分体现了侗族人民的友谊、团结、爱美和群体意识较强的文化精神,也是侗族审美观的一种外在表现形态,即在直觉状态中去体验爱情、人生;发现、领悟、寻觅、感叹人生的究竟和意义,同时也展现出侗族人民对人生的执着、热爱和追求。这些民俗和民俗精神就是侗族大歌生存的良好土壤。

你可能也会喜欢:

传统民族文化:牛魂节文化

壮族文化:莫一大王节的传说

壮族文化:壮族霜降节的由来及简介

布依族传统节日:三月三

5、侗族文化的精美画卷:侗族大歌

我们都知道,侗族人民各个都是能歌善舞的,侗族也被誉为是歌舞的海洋,作为多声部民间歌曲,侗族的歌曲里面有很多的思想与文化内涵。虽然我们对于侗族的文化有所了解,但是对于侗族的大歌貌似并不是特别的了解。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从民族文化的角度一起来学习了解一下吧!

侗族大歌的结构

大歌的结构一般由“果(组)”、“枚(首)”、“僧(段)”、“角(句)”来构成;大歌的演唱场合是比较讲究的,除平时训练外,大歌在重大节日、集体交往或接待远方尊贵的客人时才能在侗族村寨的标志性建筑鼓楼里演唱。大歌的分部合唱形式是领唱(独唱)与众唱相结合,它与普通的合唱概念有所不同。大歌的主旋律是在低声部,高声部是派生的。低声部是众唱的,声音大;高声部由1个或2、3个歌手在低声部旋律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即兴变唱。但有时高声部也可为主旋律,即当低声部唱一个漫长的持续低音时,唱高声部的歌手以自己较为鲜明的旋律线,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变体,它虽源出低声部,但都超过了低声部的地位,而形成了主旋律。

侗族大哥的分类

侗族大歌按其风格、旋律、内容、演唱方式及民间习惯又可分为四类:即嘎听、嘎嘛、嘎想、嘎吉。其中的嘎听是最精华的部分。嘎听称声音大歌,这种歌强调旋律的迭宕,声音的优美。歌词一般短小,突出歌词之间和之后相当长的衬字及曲调,旋律多模仿自然界的虫鸣鸟叫,小河流水并以其昆虫鸟兽或季节为歌命名;嘎嘛称柔声大歌,一般以抒发男女恋爱之情为主要内容,特点是缓慢,柔媚而富感染力;嘎想称伦理大歌,是一种劝教戒世为主的大歌歌种,音乐旋律起伏不大,注重歌词内容的表述,多以称颂或讽刺为主,是安定劝抚侗家人的主要伦理手段;嘎吉称叙事大歌,多以展开故事情节和人物对话为主要内容,音乐旋律舒缓、低沉而忧伤,以单人领唱,众人集体低音相衬为主要表现方式,歌词一般较长,歌者要有惊人的记忆和丰富的表情。

此外,侗族大歌亦可按性别和年龄分为“男声大歌”、“女声大歌”、“童声大歌”等种类。随着时代的变迁,侗家歌师们为丰富大歌的内容和种类,满足人们文化生活的需求,又创作出许多歌唱新生活、赞美新时代的混声大歌。

侗族大歌是我国目前保存的优秀古代艺术遗产之一,是最具特色的中国民间音乐艺术。侗族大歌也是国际民间音乐艺苑中不可多得的一颗璀璨明珠,已唱出国门,惊动世界乐坛。同时,侗族大歌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艺术,而且是了解侗族的社会结构、婚恋关系、民族文化传承和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社会史、思想史、教育史、婚姻史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您可能也喜欢:

华丽的苗族银饰文化

汉族传统刺绣工艺-顾绣文化

传奇色彩浓郁的苗族医药文化

被誉为“民族艺术之花”的苗族蜡染文化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