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真如寺要收门票吗,真如寺历史简介_古代的上海历史名人有哪些

风水布局 发布者:丁原

1、上海真如寺要收门票吗,真如寺历史简介

上海真如寺饱经风霜,它建于元代,经历了多次的修补与扩建,就是如今你所看到的真如寺面貌。据说,在寺内的梁、柱等的部分构建是从元代就流传下来的,是元朝的古董了。本期的上海文化带你了解上海真如寺。

上海真如寺也叫普陀真如寺,位于上海普陀区真如镇北首,占地近15亩,建筑面积1370平方米,上海着名的佛寺,原名“万寿寺”,俗称“大庙”,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上海真如寺也叫普陀真如寺。真如寺位于上海普陀区真如镇北首,占地近15亩,建筑面积1370平方米,上海着名的佛寺,原名“万寿寺”,俗称“大庙”,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上海普陀区境内,历史上曾有不少寺庙,但绝大多数都已废毁,留存下来的寺庙,以真如寺为建寺最早、影响最深。

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年),和尚永安建真如院于官场(今大场附近)。元延佑七年(1320年),妙心和尚将其移至桃浦、梨园浜交汇处东北侧今址,改名为真如寺。寺名乃取自佛经《成唯识论》里的解释:“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谓此真如,于一切位,常如其性,故曰真如。”寺内横梁对联有“佛日光辉崇盛世群咸悟真如”之句,点出了寺名的来历。

真如寺迁建以后,因香火旺盛,寺前出现市集,缘寺得名,称真如市。随着集镇的发展,位于镇北的真如寺也不断扩大。正殿(大雄宝殿)四周扩建了许多偏殿佛阁,清末时,东庑有送子观音殿、伽蓝殿,西庑有十王殿、痘司殿,寺前有韦驮殿、鄂王殿、鲁班殿、财神殿、北方殿,寺后有大悲殿、文昌殿、西方境等,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寺庙建筑群。清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东进时,除正殿外大部分建筑被毁。

建于元代的真如寺正殿,面宽、进深皆三间,内部构造极复杂,历代屡经修葺。明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僧人道馨及弘志年间(1488-1505年)僧人法雷曾两次重修,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又由杨耀文、甘士霖等发起,同上海寿圣庵僧人念岸、念伦联合发起募捐修寺活动,对原大殿进行大修。现存梁、柱、枋斗拱等主体结构以及大部分构件皆为元代原物,是我国佛教寺院中为数很少保存下来的元代建筑。

“文革”期间停止宗教活动,寺内佛像均被毁损。1979年,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对该寺大修,发现殿内额底部写有“时大元岁次庚申延佑七年癸未季夏月乙巳二十一日巽时鼎建”字样,因此确定真如寺殿为元代建筑而列为保护建筑。

【历史追溯】

明清期间

明清期间,在该寺正殿四周又陆续兴建了许多偏殿楼阁:东庑有送子观音殿、伽蓝殿;西庑有十王殿、痘司殿;寺东有东岳行宫、忠显王殿;寺西有城隍行宫、地藏殿;寺前有韦驮殿、鄂王殿、鲁班殿、财神殿、北方殿;寺后有大悲阁、文昌阁、西方境等,形成规模颇大的寺庙建筑群。

该寺正殿曾历经修葺,明洪武年间及弘治年间,僧道馨、法雷2次重修。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又由真如镇米商杨氏发起,同上海寿圣庵僧念岸、念伦募钱1.5万缗(千文),将单檐3间改成双檐5间,原梁架等主体结构仍保留元代款式,两侧楹联:东为“佛日光辉崇盛世群生咸悟真如”,西为“皇风祥辑衍遐龄万姓同跻仁寿”。

该寺韦驮殿,据洪复章《真如里志》载:“元至顺三年,平江路嘉定州僧嗣文创建,明正德八年僧法雷重建。清乾隆三年里人陆伟功重修,乾隆四十年陆伟功、陆茂功捐资同修。”殿内着名的铜弥勒佛系明代所制,铜佛背后镌有“明乙酉年住山比丘回闻募铸。”太平天国及抗日战争时期,几经战火,配殿及附属建筑大多被毁,仅存长、宽各20米的正殿(大雄宝殿)1座。

解放后

解放后,正殿独存,殿内释迦牟尼佛像和寺前原韦驮殿的铜弥勒佛尚在。1950年10月,市政府曾拨款维修正殿佛像,并将钢弥勒佛设栏保护。1959年5月,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63年重修,正殿仍恢复元代单檐式样。“文化大革命”中,殿内檀木释迦牟尼等佛像和铜弥勒佛被毁,许多珍贵碑刻文物被砸。

1979年,真如寺进行维修,正殿内额枋底部仍保留“大元岁次庚申延佑七年癸未季夏月己巳二十乙日巽时鼎建”双钩阴刻墨字,为该寺建造年代的佐证。江南地区现存的元代建筑物极少,除真如寺外,仅有苏州三清殿,吴县轩辕宫和金华天宁寺3处。

真如大殿共有木柱16根,每根木柱的地基,用黄土和铁渣分层夯筑而成,阔1.8米,长3米,深1.8~2米;各柱地基,以木相连,为古建筑所罕见,是宋元建筑的重要特征。在历次重修时,还发现柱子、梁枋、斗拱等各项构件的背面及接榫处,留有当时工匠用毛笔墨书的名称,多为江南工匠的习用俗语,有研究价值。为此,有关部门拟辟为古建筑展览馆,长期不作宗教场所开放。

1991年后,为满足佛教徒活动需要,将真如寺恢复为宗教场所,成立真如寺修复委员会,全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明旸法师任名誉主任,市佛教协会会长真禅法师为主任。修复后的真如寺除大雄宝殿外,还兴建了卧佛殿、方丈室、后院、内院、外院、两廊、办公室等,面积由原来的800多平方米扩大到2000多平方米。

1992年1月初,由新加坡法师林高僧性仁捐赠的3尊玉佛及一些经书,入寺供藏。其中释迦牟尼佛卧像长2.7米、重1.3吨,2尊坐像分别高2.2米和0.8米、重2.5吨和0.1吨。

【门票和开放时间】

门票:5元

开放时间:8:00——16:00,香期5:00开放

【结束语】上海真如寺是建于元朝的古寺了,白墙黑瓦,处处透着古风,数百年来,香火旺盛至今不断。真如寺是闹中取静的一座寺庙,喜欢清静的香客来说,绝对是一个好去处。在这里,你可以静静的祈祷,思考人生,你会感觉心情沉淀了许多。在这浮躁的世界,也需要有这样的一个地方来洗净自己的心灵。

2、古代的上海历史名人有哪些

俗话说“江山代有才人出”,每个时期都会有那么一批历史名人出现,他们为了社会的发展奋不顾身地走在历史的前沿,为我们铺好了路,他们的丰功伟绩把当地的文化推向鼎盛时期。那么在上海文化中,有哪些名人做出了贡献呢?他们都是谁呢?你又知道几个呢?

黄道婆

黄道婆元代棉纺织革新家。又称黄婆。生卒年不详。松江府乌泥泾(今属上海)人。元贞年间,她将在崖州(今海南岛)学到的纺织技术进行改革,制成一套扦、弹、纺、织工具(如搅车、椎弓、三锭脚踏纺车等),提高了纺纱效率。在织造方面,她用

3、皓月园简介,皓月园门票价格多少

来了厦门你逛了鼓浪屿文化里的钢琴博物馆,也去了名人蜡像馆,吃过了美味特色的竹笋冻,走遍了这里的名人故居,那么你也一定要皓月园看看。这里生动的再现了郑成功当年的英勇。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皓月园位于鼓浪屿东部的覆鼎岩海滨,占地3万平方米。为了纪念郑成功驱逐荷夷,收复台湾的历史功绩,人们在此建造了郑成功纪念园。郑成功巨型石像于1985年8月落成。这位虎将之雄威,从此永驻覆鼎岩上。雕像高15.7米,重1617吨,由23层625块“泉州白”花岗岩精雕组合而成。覆鼎岩海拔29.5米,向海中延伸30米,地形险峻,气势磅礴,它与海中的剑石、印斗石鼎足而立。

园中广场竖立着被誉为厦门最美的大型群雕《藤牌驱虏》,生动地再现当年郑成功统率千军万马,挥师宝岛台湾驱荷复台的壮观场面。还有以郑成功为主题内容的南碑廊、北碑廊等都以不同形式,不同角度,再现郑成功叱咤风云英雄气概,园内有休闲度假小屋供游客休憩娱乐。

皓月园以雕像为核心,辅以仿明风格的建筑群,蓝色琉璃瓦配以石门、石柱、石埕、石阶、石拦和石径,与蓝天、沙滩、海潮、树木、巨岩构成美丽的图画,烘托出幽雅壮美的环境。

皓月园景色迷人,明代建筑特色与海滨的沙鸥、树木、海景山色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天然的图画。纪念民族英雄郑成功的雕像园,其名取自郑成功的诗句“思君寝不寐,皓月透素帏”中的“皓月”二字,寄托对英雄的缅怀和对台湾同胞的思念。矗立在覆鼎岩上的郑成功巨型花岗岩雕像

温馨提醒:虽然同学们要来游玩四季皆宜。不过小编为大家提个建议那就是最好避免台风高发的8月份。这样才不会让你们的旅途带上遗憾,另外游玩皓月园的门片大概就是在三十元左右所以还是很划算的

【结束语】皓月园是纪念民族英雄郑成功的雕像园,其名取自郑成功的诗句“思君寝不寐,皓月透素帏”中的“皓月”二字,寄托对英雄的缅怀和对台湾同胞的思念。为了纪念郑成功驱逐荷夷,收复台湾的历史功绩,人们在此建造了郑成功纪念园。

您可能也喜欢:中国饮食文化的意义,你知道吗?传统文化:传统汉族服饰文化郑成功是哪个朝代的人,郑成功是太监吗令人耳目一新的鼓浪屿钢琴博物馆门票价格

4、火锅文化简介,火锅的历史和由来

冬天围在一个暖和的炉子旁边,上面一口锅再放着牛肉、羊肉、菇类、青菜等等,这才是过冬的正确方式嘛!如今的商场上大多数火锅店的骨汤都被爆出全是化学添加剂,也是让人不仅心酸,火锅还是自己家吃得好。

那么,本期火锅文化一起了解火锅的历史和由来。

在众多的饮食词语中,“火锅”属于少于有的一词多义之类。它既是食品。又是炊具名称,还是传统饮食方法,可谓身兼数职。作为食品名称,古代的“拔霞供”、“暖锅”、“仆僧”指的是它;现在的毛肚火锅、清汤火锅、红汤火锅、鸳鸯火锅、四季火锅、葱花锅、涮肉火锅、涮羊肉、野意火锅、白肉火锅、什锦火锅等等,指的还是它。

作为一种炊具,火锅兼有炊餐二具的职能。食物原料在火锅中烫涮成熟,它是炊具;火锅可以直接上餐桌,它又早餐具,通常,火锅可以用铁、铜、陶、铝等材料制成。大小均有。有的有耳,有的锅与炉相连,式样繁多。

大约一万年前,我国最早的容器——陶制的鼎就是作锅使用。把以肉类为主的食物通通都丢入鼎内,然后在底部生火将食物煮熟。成为一锅烩,当时叫做“羹”,这是最早的火锅。只是那时还没有现在所谓的盐,调味料,更没有酱,只是把一堆肉煮熟而已。体积庞大的鼎,不能移动,只能固定在一个地方,不方便随时享用。

西周时代,不但发明了铜与铁,且各种陶器品也改良制作成较为小型的器皿,适合一般人使用。铜与铁的产生,不仅形成了器皿的革命,同时也与近代的锅子非常相近,铜制的锅子与陶制的砂锅,到现在还是最实用、最普遍的火锅器皿。而从前的鼎,则延伸为权力的象征了。

火锅的发展,如同餐饮一样,是渐进式的发展。依据当时的器皿、社会的需求与原材料的发现,在三国时代,魏文帝所提到的“五熟釜”,就是分有几格的锅,可以同时煮各种不同的食物(比较健康),和现今的“鸳鸯锅”,可说是异曲同工之妙。到了南北朝,“铜鼎”成了最普遍的器皿,也就是现今的火锅。演变至唐朝,火锅又称为“暖锅”。

今日火锅的容器、制法和调味等,虽然已经历了上千年的演变,但一个共同点未变,就是用火烧锅,以水(汤)导热,煮(涮)食物。这种烹调方法早在商周时期已经出现,可以说是火锅的雏形。《韩诗外传》中记载,古代祭祀或庆典,要“击钟列鼎”而食,即众人围在鼎的周边,将牛羊肉等食物放入鼎中煮熟分食,这就是火锅的萌芽。历经秦、汉、唐代的演变,直到宋代才真正有了火锅的记载。

宋人林洪在其《山家清供》中提到吃火锅之事,即其所称的“拨霞供”。他谈到在游五夷山、访师道时,在雪地里得一兔子,无厨师烹制。“师云,山间只用薄批,酒、酱、椒料沃之。以风炉安桌上,用水半铫,候汤响一杯后,各分以箸,令自夹入汤摆熟,啖之,乃随意各以汁供随意沾食。”从吃法上看,它类似现在的“涮兔肉火锅”。

锅是人们冬天最喜爱的美食之一,但是吃火锅也有许多饮食禁忌,稍微不当,就很有可能出现肠胃不适甚至中毒事项。第一,吃涮羊肉,不宜单纯讲究肉“嫩”。很多人吃火锅认为七八分熟的羊肉片吃起来才有味,但是这样做容易感染上旋毛虫病。

第二,吃炭火火锅的时间不宜过长。因为,吃锅时往往是人多房间小,室内温度高、空气不流通,室内缺氧,木炭燃烧不透,就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容易使人中毒。

火锅的配料多是肉类、海鲜和青菜等,这些材料混合在一起煮后所形成的浓汤汁中,含有一种浓度极高的叫“卟啉”的物质,经肝脏代谢生成尿酸,可使肾功能减退,排泄受阻,致使过多的尿酸沉积在血液和组织中,而引发痛风病。

【结束语】冬天吃火锅如今已经成为了一种流行,家家户户一般在家庭条件可以的情况下,都是经常自己在家中吃火锅的,火锅的盛行没有较长的时间,但距离起始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

5、天箭座的简介与它的研究历史

八十八星座带你来了解天箭座的简介与它的研究历史,天箭座(sagitta)是全天第三小的星座(只有小马座和南十字座比它更小)。这是古代托勒密48星座之一。在那个时代,它比现在更小,只占仅仅的4平方度而已。

天箭座

天箭座(sagitta)是全天第三小的星座(只有小马座和南十字座比它更小)。这是古代托勒密48星座之一。在那个时代,它比现在更小,只占仅仅的4平方度而已。最亮星为左旗五(天箭座γ)。在北纬69度以北的广大地区可以看到完整的天箭座,在南纬74度以南的地区则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