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自然规律:乾卦的发展与规律_乾卦、坤卦、离卦、坎卦的自然产生

风水布局 发布者:金龙

1、遵循自然规律:乾卦的发展与规律

乾卦,八卦其中之一,都是根据自然规律总结而来的,那么乾卦有什么样的规律呢?乾卦的发展又会如何?本期风水知识就带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关于乾卦的发展与规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吧。

乾道:乾卦的发展与规律

《周易》之《说卦》曰:“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在这段话具有骈散结构,大体为战国时期的认识和理解。在这里,天道、地道、人道是并列关系,包含的元素或易理基本相同,只是适用的主体不同,柔刚仁义都是从阴阳演化出来的属性。而且对六爻卦的元素组合提出了新的分类方法,即“三才”之法。 '

《周易》之(系辞》(上)曰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三极,也就是三才,是指天地人,把六爻分为三部分,其中初二爻属地,三四爻属人,五上爻属天。

《周易》之《易传》所谓的天地人三才之道,基本具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指在六爻卦中的位置,一层意思是指三种并列的主体。天地人三才之中皆有阴阳之道。

为避免混淆,我们不用”三才之道“的概念,而是用乾、坤、人三个概念阐述《易经》中的三种道理,其中乾道实乃阳之道,坤道实乃阴之道,人之道主要阐述易道在人这个特殊主体上的应用。乾坤乃众卦之父母,故尤为重要。《系辞》曰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做成物”,又曰:“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乾代表阳性。乾,健也,刚健之义。《乾卦》的主要易理如下:

一、是生发创造之道。乾道乃“万物资始”,“乾知大始”,是宇宙万物的初始要素,而且在性质上主导创造和建设,是催生天地万物的能量之源。

二、是主动进取之道。乾道具有高度的主动性,具有动能,性质活跃,拥有天然的进取精神,亨通杨达,张扬外向。故《系辞》曰:“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三是刚强坚固之道。乾道属刚,具有强大的力量,具有抵御和保护的功能,具有可持续的稳定性。

2、乾卦、坤卦、离卦、坎卦的自然产生

八卦类万象,那么八卦中的那些卦象有是如何产生的呢?本期乾卦就带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关于乾卦、坤卦、离卦、坎卦自然产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吧。

乾卦、坤卦、离卦、坎卦的自然产生

一、“乾卦”的自然产生

昼阳在“雷卦”一阳生起为“阳始极”,运行到一阴生起的“巽卦”为“伍”步,经“阳始、阳盛、阳终”为“叁”。

开始模拟:以“阳爻”模拟昼阳性质。首先在“太极图”上端中心点的太阳中午“盛极”处画出第一个阳爻“一”,请注意!这就是伏羲氏“一画开天”的由来。在连续三次画爻中,因中午都是“阳”性质。所以,三个阳爻“一”就组成了太阳中午的“乾为天”卦,为“中午老阳”,形成了“天定位”。

二、“坤卦”的自然产生

夜阴在“巽卦”一阴生起,运行到一阳升起的“雷卦”为“伍”步。经“阴始、阴盛、阴终”为“叁”。

开始模拟:以“阴爻”模拟“夜阴”性质。首先在“太极图”下端中心点深夜的“阴盛极”处画出第一个阴爻“——”。请注意!这就是伏羲氏“两画定乾坤”的由来。在连续三次阙爻中,因深夜都是“阴”性质。所以,三个阴爻“——”组成了“坤为地”卦,为“深夜老阴”,形成了“地定位”。

这就是伏羲氏以阴阳爻模拟昼夜阴阳创造的“天乾”、“地坤”两卦,形成了“天地定位”而“乾坤定矣”。

三、黎明“离卦”的自然产生

黎明,是昼阳运行“伍”步中,“阳始极”后的第二个状态,呈现着昼夜阴阳各半,因黎明走向昼的光明而定义为“阳性质”。

开始模拟,因黎明为阳,就在“太极图”左侧东方黎明处画出第一个阳爻“一”,黎明是从夜阴而来,第二爻画阴爻“——”,黎明随之进人昼阳,第三爻画阳爻“一”。在三次画爻中就自然组成了“离为火”卦,为“黎明少阳”。

四、黄昏“坎卦”的自然产生

黄昏,是夜阴运行“伍”步中,“阴始极”后的第二个自然态,呈现着昼夜阴阳各半,因夜走向黑暗而定义为“阴性质”。

开始模拟,因黄昏为夜阴,就在“太极图”右侧西方黄昏处出

第一个阴爻“--”,因黄昏是从昼“阳”而来,第二爻凼阳爻

“一”,黄昏随之进人“夜阴”,第三爻画阴爻“——”。三次画爻就自然组成了“坎为水”卦,为“黄昏少阴”。

这就是在昼夜“三极之道”和各“伍”个自然态的“叁伍以变”中,组成地球上昼、夜、黎明、黄昏的乾、坤、离、坎四卦象的原理和程序。

五、“四隅”卦象的自然产生

“四隅”是地球的上午与上半夜对应,下午与下半夜对应,与“四象”组卦是同一个原理和程序,就自然产生了“兑、山、雷、巽”的四个卦象而形成了地球八个地域的“本宫卦”,即“三爻八经卦”组成的,单层卦象的“太极八卦图”,俗称“八卦”。由于昼夜八个自然状态是相异的,卦象就呈现着“错综其数”。《周易》在《说卦传》中解释说:“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搏,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

其真实涵义是:昼南与夜北为“天地定位”;西北“山卦”与东南“泽卦”为“山泽通气”;东北“雷卦”与西南“巽卦”为“雷风相搏”;西方黄昏“坎卦”与东方黎明“离卦”为“水火不相射”。地球八个地域的“三爻八经卦”,即“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

由于伏羲氏在“太极图”上创造了“三爻八经卦”,“太极图”即刻变成了单层卦象的“太极八卦图”。从中可以看到,卦象与数的本源原理和程序,是顺昼夜fl然状态的程序自然生成,与传统观念产生“八卦”的模式有着本源和本质的区别。

“三爻八经卦”自然产生的过程与《周易》“叁伍以变,错综其数”的解释是对应的。伏羲氏是模拟太阳运行路线创造了“三爻八经卦”,由于太阳昼夜与地球反向运行,地球自转的卦象是与此反向的

3、为什么古代秋后问斩?遵循自然规律

中国古代,是封建社会,皇帝的权利至高无上,因此,为了皇帝的安全着想,就有了很多的酷刑,有很多的规矩,把犯人“虐”死才罢休,而在砍头的时候也讲究时节,就有了“秋后问斩”这一词。那么民族文化来一探究竟为什么古代秋后问斩?

“秋后问斩”一词据载始于唐朝,文学作品最早出现于《水浒》英雄传中。追溯中国封建统治时期,有关“秋冬行刑”的记载,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而关于刑杀与时令的论述最早见于《礼记月令》:“仲春之月……毋肆掠,止狱讼”。

古时候,人们不能正确解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某些现象,认为在人类和自然界万事万物之外存在着一个能支配万物的造世主。灾害、瘟疫、祥瑞、丰年都是上天赐予的,因而人们的一切行为都必须符合天意。刑杀、赦免也不能与天意相违背。古代司法工作者认为,天人是合一的,春夏之间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人的生死应合于自然。秋天草枯叶落,处决罪犯才合天地萧杀之时。

之所以选择秋冬二季实行,主要是考虑示警的作用,农民在秋冬二季较为空闲,也方便地方官动员民众观看。再则大概是因秋冬百物萧条,亦是进入一年的尾声,亦适合执刑,春天象征新生,夏季万物正蓬勃生长,因此较不适宜取人性命吧。于是,秋冬时节处决罪大恶极的犯人,成为从古到今的传统,渐渐在法律条文上形成“秋诀”制度:春天定罪,秋天问斩。

西汉中期董仲舒认为,“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庆、赏、刑、罚与春、夏、秋、冬以类相应”。天意是“任德不任刑”,“先德而后刑”的,所以应当春夏行赏,秋冬行刑。东汉章帝元和二年重申:“王者生杀,宜顺时气。其定律:无以十一月、十二月报囚”。除谋反大逆等“决不待时”者外,一般死刑犯须在秋天霜降以后、冬至以前执行。从此,“秋冬行刑”遂被载入律令而制度化。

早在汉代起便有“秋冬行刑”的规定,除谋反、谋大逆等罪犯即时处死外,其他的死囚均待秋季霜降后至冬至前进行。隋唐以后,重案要案一般需中央复审复核,死罪更要多次复奏后由皇帝亲笔勾决。

明清两代又引入了“秋审”和“朝审”制度。每年霜降后十日,三法司同三品以上高官会审京畿附近的死囚,称为“朝审”;而每年八月中旬复审各省死刑案件则称为“秋审”,朝审与秋审后把死刑案分为情实、缓决、可矜、留养承祖四类,除情实类由皇帝勾决后执行死刑外,其他三类均可免除死刑。

执行死刑一般是在秋冬季节,这与古人的自然神权观念有关,即顺应天意。春夏是万物生长的季节,而秋冬是树木凋零的季节,象征肃杀。

4、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