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温州历史名人,谁最具影响力?_细数杭州古代与现代历史名人

风水布局 发布者:张熙东

1、细数温州历史名人,谁最具影响力?

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名人就是在了解那个地方的人文资源。是了解地域文化形象最重要的标识。历代的名人也一直都是温州的一员,而且又是起到一定大作用的一员。而且不是对城市就是对国家做过贡献的代表人物。本文将带你一起认识温州历史名人,了解温州文化一起来看看吧!

1:人文始祖【驺摇】

驺摇(约前251年—前185年),号毋余。秦朝末年,陈胜、吴广起义,六国贵族起兵抗秦。驺摇率领瓯越吏民从诸侯反秦,后助汉高祖刘邦打败项羽。汉惠帝三年(前192年),驺摇被封为东海王,都东瓯,世称东瓯王。他是温州历史上第一位被中央朝廷封王的首领。

驺摇管理东瓯国期间,励精图治,善于治理,精勤开发,使昔日社会的生产、文化得以迅速发展,改变了瓯人的落后状况,因“功勋卓著”而深得拥护。东瓯国不仅是温州历史上第一个见诸记载的行政建制,也为此后2000多年温州行政区域建制奠定了基础。

后人为了纪念人文始祖驺摇,建造了东瓯王庙进行祭拜。民间至今仍保存形式多样的东瓯王信仰活动。在那个拓荒的年代,驺摇是不容易的。东瓯王以“人文始祖”的资格,理当稳坐温州名人榜的第一把交椅!

2:中兴贤相【张璁】

张璁(1475年—1539年),字秉用,避讳赐名孚敬,世称张阁老。说起张阁老,在温州可谓家喻户晓,首屈一指的名人。“讲了半天,还晓勿得张阁老姓张”。一不小心成了调侃经典用语。张璁三度担任明朝内阁首辅,秉政期间极力推行改革,造就了嘉靖前期的国家中兴,史称中兴贤相。他是明朝“嘉轰万”大改革的总设计师,其影响及于全国,成效垂诸后世。

张璁改革的成果,温州和全国一起受益,例如:明朝初年,温州岁贡海鲜、树果,名目繁多,每岁进贡,费用不赀。景泰以后,事属镇守太监,百姓受剥肤之苦,地方受累百有余年,莫可谁何。张璁罢撤天下镇守太监,嘉靖十年(1531年)三月,温郡岁贡得以免除。

最权威明代史书《世宗实录》对张璁评价极高,言:“以是搢绅之士,嫉之如仇。然其刚明峻洁,一心奉公,慷慨任事,不避嫌怨。其掌都察院,不终岁而一时风纪肃清,积弊顿改。在内阁,自以受上特知,知无不言。密谋庙议,既同事诸臣,多不与闻者。至于清勋戚庄田,罢镇守内官,百吏奉法,苞苴路绝,海内治矣。至其持议守正,虽严谕屡下,陈辞益剀切不挠。上察其诚,久久益敬信之,常以元辅罗山呼之而不名”。

《中国通史》说张璁:“始终清廉自守,博学明辨,而勇于革新,可谓嘉靖朝难得的贤相,也是明代一少有的阁臣”。

张璁著作有《礼记章句》、《大礼要略》、《罗山奏疏》、《罗山文集》、《正先师孔子祀典集议》、《金縢辨疑》、《杜律训解》、《敕谕录》、《谕对录》、《钦明大狱录》、《霏雪编》、《嘉靖温州府志》等。

3:抗日英雄【王德】

王德(1517年—1558年),字汝俢,明朝嘉靖十七年(1538年)进士,十九年春东昌府推官,数析疑狱,上下称能。二十五年补大名府推官,在任时明察冤情,在河南解救株连80余人入狱,百姓感其恩德,建祠祀之。二十七年户科给亊中。第二年春诏主查光禄寺,节省国库开支万余两,受到世宗皇帝奖励。

明代,日本倭寇侵掠猖獗。自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嘉靖四十二年的短短11年间,温州遭受了倭寇的28次侵扰,每年因此而死的人不少于3万。史书多次出现“各乡罹其锋者几半”、“烧毁民居十之八”、“杀人溪水变赤”、“稻禾不能下种”等惨不忍睹的记载。

王德捐出全部家产,与叔父王沛一起组织领导2500多人的义师驰骋于抗倭前线,有力地打击了倭寇的凶焰,上金一役勇斩倭寇十六人,擒十四人,夺回被俘者八十余人,倭寇逃窜龙湾岩头落海而逃。嘉靖三十七年四月十九,王德与宁村所守备军袁祖庚啇议联合抗击倭寇,解救温州府城之围,不料队伍开到金岙,王德遭伏激战,公连杀几人,寡不敌众,壮烈牺牲。阵亡时年仅42岁。

皇帝为褒奖王氏叔侄英勇功绩,追赠王德为太仆寺少卿,王沛为太仆寺丞,并在府城兴文里、康乐坊分别建褒忠祠和愍忠祠以为纪念。同郡乐清进士候一元评价说:“岳武穆有言,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天下太平矣,惟大夫王德之”。以励世风。

而《明史》载:“军败,手射杀数人,骂贼死。然倭自是不敢越德乡侵郡城矣”。王德战死时显示出非凡的英雄气概,使得倭寇胆寒而长时间“不敢”入侵温州。而近年来,倭国又屡屡在钓鱼岛事件上阴谋不断。我们要牢记倭国侵略给中国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王德王沛的义师史迹具有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彰显着温州人民光荣的爱国传统。

2、细数杭州古代与现代历史名人

杭州与苏州并称“苏杭”,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杭州文风鼎盛,名人辈出,而渊源深厚的江南文明也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历代的帝王将相、逸士高人,他们不但在杭州文化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为西湖的风景凭添几分历史的凝重,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名人的故事吧。

吴太祖大皇帝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生于下邳(今江苏徐州市邳州)。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

张煌言(1620——1664年),字玄著,号苍水,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汉族,南明儒将、诗人,著名抗清英雄。崇祯时举人,官至南明兵部尚书。1645年(清顺治元年、明弘光元年)南京失守后,与钱肃乐等起兵抗清。后奉鲁王,联络十三家农民军,并与郑成功配合,亲率部队连下安徽二十余城,坚持抗清斗争近二十年。

宋应昌(明世宗嘉靖十五年(1536)——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1606)),字时祥,号桐冈,明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生有异相,方面紫髯,望之如神人、剑客,天生豪杰。明世宗嘉靖四十四年(1565),中进士,授绛州知州。历济南知府、福建布政使,进副都御史。巡抚山东,上《海防事宜》,预策倭患,进选将、练兵、积粟三策。官至兵部左侍郎,加右都御史。

葛云飞(1789年——1841年10月1日),字鹏起,又字凌召,号雨田,汉族,清代山阴天乐乡(今属杭州萧山)人,是中国统率一军、镇守一方的武将,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抗英民族英雄。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定庵。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沈括出身于仕宦之家,幼年随父宦游各地。嘉祐八年(1063年),进士及第,授扬州司理参军。神宗时参与熙宁变法,受王安石器重,历任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史馆检讨、三司使等职。元丰三年(1080年),沈括出知延州,兼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驻守边境,抵御西夏,后因永乐城之战牵连被贬。晚年移居润州,隐居梦溪园。绍圣二年(1095年),因病辞世,享年六十五岁。沈括一生致志于科学研究,在众多学科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卓越的成就,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其名作《梦溪笔谈》,内容丰富,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梁实秋,(1903——1987)原名梁治华,出生于北京,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代表作《莎士比亚全集》(译作)等。

郁达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名文,字达夫,原名郁文,出生于浙江富阳满洲弄(今达夫弄)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代表作有《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等。郁达夫是一位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

章太炎(1869年——1936年),原名学乘,字枚叔,浙江余杭人。以纪念汉代辞赋家枚乘。后易名为炳麟。因反清意识浓厚,慕顾绛(顾炎武)的为人行事而改名为绛,号太炎。世人常称之为“太炎先生”。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刘子骏私淑弟子”等,后自认“民国遗民”。

戴望舒,男,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1905年11月15日(农历9月7日),出生于浙江杭州,祖籍南京祖洪成谷村。后曾用笔名梦鸥、梦鸥生、信芳、江思等。诗人,翻译家。他先后在鸳鸯蝴蝶派的刊物上发表过三篇小说:《债》,《卖艺童子》和《母爱》,曾经和杜衡、张天翼和施蛰存等人成立了一个名谓“兰社”的文学小团体,创办了《兰友》旬刊。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汉族,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3、细数三明历史名人,一个比一个牛

都说,三明是一块古老而神秘的土地。每个地方都会有为地方或国家做过贡献历史人物,当然三明也曾经出现过很多有很大影响的历史人物。他们有的从事政治或文化或经济。他们做了很多有益于人民的事。本期三明文化中,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三明的历史名人。

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祖籍徽州婺源(今江西上饶婺源)。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朱熹出生于尤溪县。庆元六年(1200)农历三月,朱熹逝世。嘉定二年(1209年),宋宁宗谥封朱熹为“文公”;宝庆三年(1227年),宋理宗又追赠朱熹为“太师”,谥封“信国公”,绍定三年(1230年)封朱熹为“徽国公”。咸淳五年(1269年),宋度宗诏赐朱熹故乡婺源为“文公阙里”。随着理学越来越多地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和利用,对朱熹的封赠也越来越多。元至正元年(1341年),元惠宗诏立“徽国文公之庙”;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明毅宗诏称“先儒朱子”(后改称“先贤”),列于汉唐诸儒之上;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清圣祖诏升“先贤朱子于十哲之次”,定文庙春秋祭祀。

张际亮(1799——1843年),字亨甫,号松寥山人,生于清嘉庆四年(1799年),建宁北乡蓝田人。张际亮一生在南北漫游中创作了大量的诗歌,自言平生写诗“万余首”;其诗的风格以俊逸豪宕、激切奔放为主。清代文学家张景祁称他“或惊以为太白,少陵复出”(张景祁),户部尚书黄钺称他“嘉庆、道光以来作者未能或之先。”张际亮主要作品有:《张亨甫全集》(收入文6卷、诗2600多首),《思伯子堂集》(由姚莹整理,收入诗3000多首),《金台残泪记》3卷,《南浦秋波录》3卷。

黄慎(1687——1770年),原名盛,字公懋、恭寿,号瘿瓢山人、东海布衣,宁化人,清初著名画家。

“扬州八怪”中,以黄慎的画路最宽。黄慎集诸家之长,勇于破旧创新,以狂草笔法入画,开创一代画风。他的作画既重形似,又狂逸不羁,往往只用寥寥数笔,便能形神兼备。他的草书虽然师承怀素,但更为出神入化,有崩岩坠石之奇、鸾舞蛇惊之势。而且,黄慎还善于运用破毫秃笔,放纵而又严谨;他曾写过一幅对联:“别向诗中开世界,长从意外到云霄”。因此,黄慎有“诗、书、画”三绝之称。

邓茂七(?——1449),原名邓云。江西南城珀王干乡(今沙洲乡)人,后迁居于沙县二十四都黄竹坑(今属三明梅列区)。佃农出身。明代中叶农民起义军首领。

正统十四年(1499)二月,邓茂七听信内奸罗汝先的谗言,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再次向延平进军,官兵事先在溪北布置使用火器、弓箭的伏兵,起义军过渡时,伏兵枪、箭齐发,起义军损失惨重,邓茂七也在混战中阵亡,被官军枭首示众。余部在其侄邓伯孙率领下退至尤溪、沙县一带山村仍坚持斗争,明景泰元年(1450年),终因寡不敌众,邓伯孙与将士数百人兵败被俘,惨遭杀害,起义最后失败。

罗从彦(1072——1135年),字仲素,沙县城西洞天岩人。据明永乐元年(1403年)沙县知事倪峻撰写《豫章先生祠堂记》说:“先生讳从彦,字仲素,古剑州人,后居沙阳。”罗从彦的先祖原居江西南昌,郡望豫章,故世称豫章先生。在福建有一幅姓氏楹联:“理学名高,延平儒士;文藻日丽,湘水琳琅。”这上联说得就是宋代理学大师罗从彦。

陈友定,元末割据势力的头目。祖籍福州福清,为闽江上游第一观南顺里人,因父母参加罗天麟、陈积万起义,失败。为避官府追捕四处流亡。一名有定,字安国。徙居清流县尹。后屡败陈友谅军于汀州、建宁,升任福建省参知政事、平章,割剧于闽中八郡。1367年(顺帝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平定方国珍后,遣军南下。次年在延平被朱元璋所俘,押送至应天杀之。

你可能会喜欢:

满族有多少人口,满族的分布情况

【城市文化】北京历史文化知识大全

石门洞:青山长河相依偎的美景

适合静心观赏的中国十大名寺

4、细数镇江历史名人有哪些

历史名人的英雄事迹都流传到至今。他们都为国家做过很多的贡献。细数宁波历史名人还真是数不完,每个地方都有做出贡献的历史名人。细数镇江的历史名人还真是数不胜数,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镇江文化的历史名人吧。

赵声

在镇江,提起赵伯先,很少有人不知道。因为镇江有条马路叫伯先路,又有一个公园叫伯先公园。1881年生于圌山脚下的大港镇。青少年时期,就慨叹清的腐败黑暗,有拯民救世的大志。他精诗文,擅武事,体貌魁梧,性情豪爽,疾恶如仇,称誉乡里。1902年在江南陆师学堂毕业。次年,东游日本,结识黄兴,革命之志益坚。归国以后,在家乡大港举办阅书报社,宣传救国主张,唤醒国民觉悟。不久去南京,任两江师范学堂教员,创作七字唱本《歌保国》,秘密散发,宣传革命。1905年任新军三十三标标统。1906年加入同盟会。

李竟成

李竟成1881年生于圌山脚下的许弄村小桥头。父漆工,曾任太平军旗官。李少年时,因家贫一度辍学务农,后得大港名儒赵蓉曾先生赏识,免费收读,与其子赵声同窗,志趣相投。清光绪三十一年,应征入新军三十三标,历任排长、队官,加入同盟会,继又考入南洋陆师学堂。广州起义前,李竟成奉赵声召唤赴粤,潜往香港,被派策动新军反戈,奔走于省港之间。起义失败后,李潜回上海,参加同盟会上海地区的革命活动。武昌起义后,在沪与同盟会同志共商光复镇江、南京大计,衔命至常州、无锡等地,召集有志革命的退伍兵目,组织敢死队,暗藏武器,分批潜入镇江待机。

茅以升

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上世纪30年代,他主持设计并组织修建了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大桥,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我国桥梁建设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主持我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工作30余年,为铁道科学技术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积极倡导土力学学科在工程中应用的开拓者。在工程教育中,始创启发式教育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致力教育改革,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科学技术人才。长期担任学会领导工作,是我国工程学术团体的创建人之一。

王文治

中国清代书法家。字禹卿,号梦楼,丹徒(今江苏省镇江市)人。少负奇志,诗歌和书法闻名于当时。25岁游京师,曾出使琉球。乾隆三十五年(1770)探花,授翰林院编修,三年后大考第一,擢侍读。后出任云南姚安知府,因事镌级,乞病归,即游食江湖,不再出仕。乾隆南巡,在钱塘僧寺,见到王文治书写的碑石,大为赏爱,招之出,亦不答应。著有《梦楼诗集》和《快雨堂 题跋》。 王文治对王羲之、王献之的书迹有很深的研究,行书效法《圣教序》和《兰亭序》,而专重风神趣味。他喜用柔毫或长毫,讲求姿态,清峻绮丽。

5、细数泉州历史名人有哪些

每个地方都会有为这个城市做了一定贡献的历史名人。但是他们到现在已经越来越少人会记得他们的事迹,更不会去了解他们的资料。本期文章小编就带你一起了解历史名人,了解泉州文化。快来一起看看吧!

1、欧阳詹

欧阳詹,字行周,唐泉州晋江潘湖村人。生活在安史之乱后的中唐,历经肃宗、代宗、德宗三朝,是泉州地区历史上第一个进士,官至国子监四门助教。

欧阳詹少时聪颖,唯一的爱好是读书和写诗作赋,年轻时由于勤学好问,刻苦钻研,又有独特见解,写出来的文章语言优美精辟。德宗贞元初年,他.“文词崛兴”,声名大振,浙江、福建一带许多人都知道欧阳詹的名字。

欧阳詹才高学博,著述颇丰,收入《欧阳行周集》里的赋、诗、记、传、铭、颂、箴、论、述、序、书等各种作品共140多篇。他一生的德行、文章,对福建文化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他是福建文化史上杰出的人物。

2、俞大猷

俞大猷(1503~1580),字志辅,号虚江,出生于泉州河市,是明嘉靖时期著名爱国将领、抗倭民族英雄。俞大猷一生戎马,最主要功绩是领导抗倭斗争。俞大猷多才多艺。他创造一套用楼船歼灭倭寇的海战战术,还发明了一种陆战用的独轮车。

他精通六经,博学宏文,著有《正气堂集》30卷,堪称明朝一代儒将。俞大猷的遗迹文物和民间传说,留在泉州和闽南等地甚多。晋江磁灶的俞公山有他的陵墓。泉州清源山虎乳泉畔下,旁有其自书写的'君恩山重“四个大字。厦门、金门、武平、海南岛等地,都有俞大猷的读书轩和纪念祠堂。

3、何朝宗

何朝宗(1522~1573),又名何来,德化县隆泰乡后所村人。擅长木雕、彩塑,尤其精于瓷塑,是明代嘉靖,万历年间最著名的雕塑艺术家。他的瓷塑作品多见于佛道神像。

现存何氏作品寥寥无几。目前北京故宫和上海、福建、泉州、广东等地博物馆收藏的何氏作品都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欧美、日本、东南亚各国的何氏瓷塑被列为国宝文物。何朝宗在故乡积极从事瓷塑研究、创作和传艺活动,为德化瓷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德化瓷塑赢得高度国际声誉作出了杰出贡献。

4、李贽

李贽(1527一t602),字宏甫,号卓晋,又号温陵居士。泉州晋江人,明末杰出思想家和进步史学家。李贽出生在一个回教徒的市民家庭。自幼倔强,善于独立思考,12岁中举人,30至54岁为官,先后任河南辉县教谕、南京刑部员外郎和郎中,最后出任云南姚安知府。

20多年宦海生涯,使他认识到官场的种种黑暗,以及民反兵变、倭寇骚扰我东南沿侮等现实,深感明王朝内部的腐朽没落。著有《焚书》、《藏书》等著作。李贽这些进步的主张,在客观上反映了当时新兴市民阶层自由发展的愿望和要求。

5、何乔远

何乔远(1558~1631),字穉孝,号匪莪,泉州城内人。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登进士,官至户部右侍郎、南京工部右侍郎。他为人刚直不阿,持正敢言,多有作为,因而累遭权贵排挤,两度辞官归家,家居二十余年。

《泉州府志》称他“在官在家,著书不辍”,著有《狱志》、《膳志》、《西征集》、《名山藏》、《闽书》,编纂《明文征》、《武荣全集》,又参修《泉州府志》,是明朝著名的历史学家。其中《闽书》有所创新,成就最高,它和《明征文》被清列入《四库全书》,《名山藏》列入禁书。

他居家时还先后在清源山南镜山下创办镜山书院和耻躬学社,出任泉山书院山长,在一峰书院和泉山书院讲学,为泉州文教事业的发展做出较大的贡献。

6、郑成功

郑成功(1624~1662),名森,字明俨,号大木,南安石井人。郑成功气宇轩昂,才思敏捷,聪颖过人。21岁时以优异成绩名列榜首进南京国子监太学。所作文章立意深远,词藻华丽典雅,且常于学余之际舞剑学射,1624年,荷兰殖民地者侵占台湾。

1661年4月21日,郑成功率2.5万将士,经过8个月苦战,荷兰士兵弹尽粮绝,陷入绝境,只好挂白旗投降,沦陷了38年的宝岛台湾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收复台后,郑成功制定了一套切合实际并有益于台湾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的治理政策,为台湾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丰功伟业永垂青史!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