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精选推荐不同名家淮海戏名段
淮海戏,江苏省传统地方戏曲剧种。长期扎根于人民群众中,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群众喜闻乐见,是群众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接下来,要介绍的是关于淮海戏的名家名段,对淮海戏有兴趣的你肯定会喜欢的。
1、淮海戏皮秀英四告吴玲vs陶化友演唱
2、淮海戏皮秀英认夫吴玲vs陶化友演唱
3、淮海戏皮秀英认夫01徐万维vs杨秀英演唱
4、淮海戏皮秀英认夫02徐万维vs杨秀英演唱
5、淮海戏王爷在上容我禀吴玲专辑
6、淮海戏天上大星靠小星吴玲专辑
7、淮海戏空留下素烛白帷伴灵前吴玲专辑
8、淮海戏清白留予后人说吴玲专辑
9、淮海戏轻言慢语问夫郎吴玲专辑
10、淮海戏求苍天保佑我儿得生还吴玲专辑
11、淮海戏人要衣裳马要鞍吴玲专辑
12、淮海戏望灵棚忆往事痛在心窝吴玲专辑
13、淮海戏愁容满面仰天叹吴玲专辑
14、淮海戏大书馆里对金环吴玲专辑
15、淮海戏莲花我撕肝撕肺撕断肠吴玲专辑
16、淮海戏夜深沉风霜露阵阵春寒谢红霞专辑
17、淮海戏望北京更使我增添力量谢红霞专辑
18、淮海戏看明朝狂飙横扫老龙头谢红霞专辑
19、淮海戏为革命育苗我满腔豪情谢红霞专辑
20、淮海戏为人类求解放奋斗终身谢红霞专辑
21、淮海戏风声紧雨意浓天低云暗谢红霞专辑
22、淮海戏家住安源萍水头谢红霞专辑
23、淮海戏这风波平地起难得平静谢红霞专辑
24、淮海戏那一年鬼子举刀进村来谢红霞专辑
25、淮海戏听一言好似清空霹雷震谢红霞专辑
26、淮海戏为革命要闯那虎穴龙潭谢红霞专辑
27、淮海戏昂起头挺起胸奔向战场谢红霞专辑
28、淮海戏骂声负义的小畜生谢红霞专辑
29、淮海戏默默间对灯台思绪万千谢红霞专辑
30、淮海戏春蚕到死丝不断谢红霞专辑
31、淮海戏为建设这文明村把重担挑祁树荣朱红燕
32、淮海戏远近百里都有名祁树荣朱红燕
33、淮海戏前思后虑心不宁祁树荣朱红燕
34、淮海戏我情愿做牛做马将你侍奉祁树荣朱红燕
35、淮海戏先把秋哥叫个够祁树荣朱红燕
36、淮海戏吸毒人是人不仁不如鬼祁树荣朱红燕
37、淮海戏清华北大夺状元祁树荣朱红燕
38、淮海戏两年前学校召开联谊会祁树荣朱红燕
39、淮海戏红梅含笑迎春天祁树荣朱红燕
40、淮海戏谁知盼来梦一场祁树荣朱红燕
41、淮海戏三年前我与枣花曾相见祁树荣朱红燕
42、淮海戏祖国的好河山寸土不让祁树荣朱红燕
43、淮海戏孤雁单飞贴天低祁树荣朱红燕
44、淮海戏毛主席党中央指引方向祁树荣朱红燕
45、淮海戏云遮月星斗暗道路悠悠祁树荣朱红燕
46、淮海戏可怜天下父母心祁树荣朱红燕
47、淮海戏一番话说的我又羞又愧祁树荣朱红燕
48、淮海戏钢刀断铁难断情祁树荣朱红燕
49、淮海戏相思心碎眼望穿祁树荣朱红燕
2、淮海戏文化传承,淮海戏的传承与发展
对于戏曲的发展来说,随着时代的发展,似乎遇到了一些困扰。很多戏曲在发展的过程中,没有新生命的注入,一旦老艺人不在,那么,戏曲艺术就很多可能举步维艰。对于淮海戏来说,它的发展和传承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淮海戏的传承保护: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是淮海戏活跃和辉煌时期,自90年代开始,由于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的普及,特别是港台及西方文化的冲击,对淮海戏的兴趣也逐渐淡泊,尤其在年轻人中少有听众。
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人们忙于生产经营,生活节奏加快,听众越来越少,年老的艺人难以继续演唱,年轻艺人纷纷改行,出现后继乏人、濒临灭亡的危险。
淮海戏已经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抢救和保护承载着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的淮海戏,对研究、传承和发展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各淮海剧团创立了不少反映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成果、文明新事的现代淮海戏,在观众中产生很大影响。
淮海戏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东北和西南两大表演流派,东北艺人多以唱工闻名,西南艺人则以做工见佳。单维礼将刚劲的[金风调]转入低音区演唱,又吸收徽剧[哭腔]而衍变为[悲调];葛兆田仿效工鼓锣唱法,创造了[小滚板]、[一挂鞭],一气能唱二三十句;女艺人王大娘改女腔[二泛子]为[嗨嗨调],把琴书、地方小调、工鼓锣等因素都融化于中,受到观众喜爱。同时表演动作也有了极大丰富与发展,女艺人赵大娘(赛蝴蝶)、谷大娘(白蝴蝶)及葛殿林之妻花蝴蝶,因动作花哨优美,被群众誉为“三蝴蝶”。
淮海戏的传承意义:
淮海地区处于北方鲁文化向南方吴文化的过渡和融合地带,由此,淮海戏的总体风格是既有北方剧种的粗犷豪放,又有南方剧种的温柔婉约。所以,她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的认知价值。
3、扎根于人民群众的淮海戏艺术特色
淮海戏长期扎根于人民群众中,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本地群众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关于它的艺术特色,分别从艺术形式、唱腔曲调、服装道具和传统剧目四大方面来了解!
艺术形式:
淮海戏长期扎根于人民群众中,不但能适应舞台演出,也能在街头、乡村“摆地摊”。
它的音乐唱腔非常丰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群众喜闻乐见,城乡民众在行路、干活、休憩时都要哼唱淮海戏,已成为本地群众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它的表演艺术有极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丰富的民间色彩,具有独特艺术价值,如猪吊腰、鸡刨塘、野鸡溜、驴打滚、狗拜年、鳖爬走、脚尖走、膝盖走、鬼扯转、穿8字、矮步蹬等艺术表演形式,极其生动有趣。
淮海戏的剧目生产和剧目创作非常便捷,它不受陈规老套和清规戒律的约束,创作上演反映农村和现实生活题材的现代戏,为现实生活服务,广受群众欢迎。
唱腔曲调:
淮海戏的名称在发展中几经变更,在沿门说唱“打门头词”时期称“三副调”;后称“拉魂腔”,也叫“肘鼓子”;形成戏曲后又称“小戏”,抗日战争时期称“淮海小戏”;1954年淮海戏参加华东地区戏曲会演,由江苏省文化局定名为“淮海戏”。
淮海戏的唱腔大体为男女同弦异腔,男女主要曲调分别是“东方调”和“好风光调”。这种曲调,可塑性大,风格性强,有各自的功能,各为其多种行当演唱。组腔时,“好风光”调唱法变化多样,可构成大、小唱段。“东方调”中间数唱自由,可变换多种感情,形成长短不一的完整唱段。其他辅助调有‘二泛子”、“彩调”、“金风调”等等。它们各有个性,格调鲜明,表现叙述、抒情、悲愤、欢乐等感情和情绪各有所长。
服装道具:
淮海戏的活形式早期比较简单,既没有旋转多变的五彩灯光,也没有艳丽配套的行头服装,更没有音部齐全的乐队。常见的,是地上放一张芦席作为舞台,一条长凳乐队坐着,观众围在四周。演出时,一人可担任几个角色;手巾、扇子作为道具,女的穿长裙,男的穿大褂,戴上自制的胡子,这些便是演员的全部扮装。乐队仅有三弦和大锣。
建国后,才根据剧目需要,制作灯光、布景、道具,演出也逐渐走上正轨,淮海戏的传统剧目甚多,素有“三十二大本”、“六十四单出”之称。如《樊梨花》、《皮秀英四告》、《大金镯》等32大本和《骂鸡》、《催租》等64单出。现代戏有、《葵花路》《孙明芝》、《月牙楼》等。
传统剧目:
淮海戏传统剧目有《樊梨花点兵》、《皮秀英四告》、《罗鞋记》、《金刀记》、《催租》、《骂鸡》等32整本,64单出。先后编演的现代戏有《大后方》、《小板凳》、《拾稖头》、《春回粮仓》、《十里香》、《生死怨》等。
淮海戏唱腔明快豪爽,乡土气息浓厚,以板式唱腔为主,兼唱部分民间小调。男女同弦异腔,女腔以〔好风光〕为基本调,男腔以“东方调”为基本调。此外还有:女腔“二泛子”、“串十字”、“双起腔”、“彩腔”、“八句子”;男腔“金风调”、“龙门调”、“小丑调”、“僮子调”及各种形式的弹唱等。
伴奏乐器以板三弦和淮海高胡为主。名演员有单维礼谷广发、刘长珍、陈玉梅、朱桂州、杨云发、杨秀英、范珍美、魏佳宁、许亚玲等。
4、连云港淮海剧团的淮海戏发展历程
淮海剧团,在民国37年(1948年)以革命战争年代的淮海区第三中心县委大众淮海剧团和沭阳县艺人小组部分艺人组建而成,发展至今获得很多荣誉,被视为绽开在淮海平原上一支绚丽的淮海戏艺术花朵。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了解它的发展历程吧。
淮海剧团的发展:
1956年11月转为江苏省淮海剧团,仍驻清江市。先后从县属剧团和有关部门,调进演员、编剧、导演、作曲、舞台美术工作者多人充实剧团。1957年,参加江苏省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传统戏《催租》、《骂鸡》、《打干柴》,现代戏《拾秸头》,以其刚劲、朴实、泼辣、奔放、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获得一致好评。谷广发、朱桂州获一等奖。《骂鸡》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音播放。
1959年,参加江苏省第三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改编的传统戏《樊梨花》,被誉为“一枝清香的荷花”。1959年国庆节,团长谷广发作为江苏省劳动模范观礼团成员,赴京参加庆祝建国10周年大典。1960年,剧团被评为全国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陈玉梅代表出席大会。
剧团成立以来,多次邀请老艺人配合新文艺工作者,挖掘、整理传统剧目,录制、传授唱腔和传统表演身段。1960、1961年,两次进行规模较大的艺术练兵活动,对剧种风格、剧目、唱腔、语言、表演等,作了比较全面的研究和实验。初步清理出淮海戏的历史源流;编写出《淮海戏音韵》和《淮海戏舞台语言研究》;挖掘、继承了长期不唱的老腔,改革、创造了一些新腔,演出水平有很大提高。
1962年3月,第二次赴上海交流演出,上海唱片公司为刘长珍、杨秀英、魏化兰等演员演出的《樊梨花》、《皮秀英四告》、《三拜堂》、《骂鸡》等剧目灌制了唱片。《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发表多篇文章,给予较高评价。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剧团停演。1968年12月,剧团撤销,大部分演职员下放劳动。1971年3月恢复建制,调回28人,并招收演员33人。先后移植了《沙家浜》、《闸上风云》、《向阳商店》等戏。1973年,创作的现代戏《两亲家》参加江苏省专业剧团戏曲会演。
1975年,赴京参加移植“样板戏”调演和庆祝建国26周年献礼演出,《闸上风云》选场被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现场直播和录制播放。1978年,恢复传统戏演出,剧团重新加工《三拜堂》、《樊梨花》、《皮秀英四告》、《催租》等传统保留剧目,受到广大观众赞扬。
5、淮海戏大全:精选淮海戏经典剧目
淮海戏,江苏省传统地方戏曲剧种,源出于沭阳吴集镇的“拉魂腔”,因以板三弦伴奏,又称“三刮调”。在淮海戏的发展中,不断出现了很多优秀剧目,深受观众喜爱。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淮海戏的剧目有哪些。
淮海戏传统剧目有《樊梨花点兵》、《皮秀英四告》、《罗鞋记》、《金刀记》、《催租》、《骂鸡》等32整本,64单出。
先后编演的现代戏有《大后方》、《小板凳》、《拾稖头》、《春回粮仓》、《十里香》、《生死怨》等。
淮海戏唱腔明快豪爽,乡土气息浓厚,以板式唱腔为主,兼唱部分民间小调。男女同弦异腔,女腔以〔好风光〕为基本调,男腔以〔东方调〕为基本调。此外还有:女腔〔二泛子〕、〔串十字〕、〔双起腔〕、〔彩腔〕、〔八句子〕;男腔〔金风调〕、〔龙门调〕、〔小丑调〕、〔僮子调〕及各种形式的弹唱等。
伴奏乐器以板三弦和淮海高胡为主。名演员有单维礼谷广发、刘长珍、陈玉梅、朱桂州、杨云发、杨秀英、范珍美、魏佳宁、许亚玲等。
淮海戏长期扎根于人民群众中,不但能适应舞台演出,也能在街头、乡村“摆地摊”。它的音乐唱腔非常丰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群众喜闻乐见,城乡民众在行路、干活、休憩时都要哼唱淮海戏,已成为本地群众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它的表演艺术有极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丰富的民间色彩,具有独特艺术价值,如猪吊腰、鸡刨塘、野鸡溜、驴打滚、狗拜年、鳖爬走、脚尖走、膝盖走、鬼扯转、穿8字、矮步蹬等艺术表演形式,极其生动有趣。淮海戏的剧目生产和剧目创作非常便捷,它不受陈规老套和清规戒律的约束,创作上演反映农村和现实生活题材的现代戏,为现实生活服务,广受群众欢迎。
淮海戏艺术形式介绍:
淮海戏长期扎根于人民群众中,不但能适应舞台演出,也能在街头、乡村“摆地摊”。它的音乐唱腔非常丰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群众喜闻乐见,城乡民众在行路、干活、休憩时都要哼唱淮海戏,已成为本地群众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它的表演艺术有极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丰富的民间色彩,具有独特艺术价值,如猪吊腰、鸡刨塘、野鸡溜、驴打滚、狗拜年、鳖爬走、脚尖走、膝盖走、鬼扯转、穿8字、矮步蹬等艺术表演形式,极其生动有趣。淮海戏的剧目生产和剧目创作非常便捷,它不受陈规老套和清规戒律的约束,创作上演反映农村和现实生活题材的现代戏,为现实生活服务,广受群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