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了解唐山皮影文化_你所不知的陕西老腔皮影文化

风水布局 发布者:张同

1、带你了解唐山皮影文化

皮影文化也是有了一定历史的历史文化了。

皮影会好看,那表演者可是手上功夫非常的了不得。

本文将带你了解唐山文化,了解皮影文化。一起来看看吧!

唐山皮影又称滦州影、乐亭影,因其影人、道具是用牛、驴皮制成,故又通称驴皮影。听其唱,观其形,无一不透着唐山老呔儿的精气神儿。皮戏的演出方式是立设影幕,俗称影窗,演员在窗内操纵影人做各种形象逼真的表演,同时有配音的演唱以及灯光、布景、音乐等的烘托。

皮影戏在滦州、乐亭发祥。传说明万历年间,在滦州有一位不得志的生员,姓黄,名素志(里居不详),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不但文才很好,而且绘画、雕刻件件精通。但时运不佳,屡试不第,无颜回归故里,乃出关游学奉天(沈阳),在那里教授几个村童过活,在这悠闲的岁月里慢慢地成就了他对艺术的贡献——创作影戏。

清朝中叶,民国初年,乐亭崔家聚德堂影班、张家中兴堂影班、刘家庆和堂影班、史家翠荫堂影班办得最大最好,皮影名艺人荟萃,又培养了大批新秀,影响深远,名满京东。后乐亭的张绳武、张占科等名家多加入乐亭影班,由是乐亭影名声日兴。当时有柏各庄杨荣久影班、东黄坨龙振刚影班、西新庄陈文礼影班等,那时民间小影班比比皆是,把皮影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20世纪30年代,乐亭影在沈阳、长春等大城市演出,受到观众热烈欢迎,传播到日本、朝鲜等国。张绳武、张占科等著名皮影世人应邀陆续在国内和国外灌制了大量唱片,使皮影戏的流域更为广阔,一些唱腔得以保存。

唐山皮影特点

唐山皮影是小、生、髯、大、丑的天下,角色相当丰富,雕起来要繁而不乱,密而不杂。精细活儿必须精细刀法,拉刀、推刀、回转、顿挫、明刀、暗刀,真是刀刀准、快、稳。做好了的影人儿安上三根杆,不仅要灵活自如,而且要和生活中人的一举一动相合,各种套路干净利落,其手上功夫着实了得。

唐山皮影的发声方法很奇特。演唱时,演员用手指掐着喉头发音,经过挤压后的声音,具有一种特异色彩,恰好与影人的形象和动作浑然一体,形成唐山皮影戏的特殊风格。不同于其它影戏的特点有:一是影人用驴皮雕刻,有独特操纵技巧;二是用滦乐乡音唱白,语言易懂;三是掐嗓唱法;四是有独特的唱腔,如张绳武的呵腔等。

几十年来,唐山皮影传播到全国各地方及至海外,所到之处,盛况非凡,以致欧美、日本等国的人们将唐山皮影作为了中国皮影的代名词。

2、你所不知的陕西老腔皮影文化

在陕西文化中,老腔皮影戏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演唱特点是粗旷豪迈、雄浑奔放。老腔皮影戏是中国各类皮影戏的鼻祖,在一些传统节日当地人民会邀请艺术家演出。对于老腔皮影戏文化你还了解多少呢?下面的陕西文化为你带来更多内容。

任何一种地方剧种的产生与发展都与其独特的自然文化空间密切相关。老腔皮影所处的自然文化空间的基本情形是:a、地处秦晋豫三省之要冲,华山、潼关、黄河近在咫尺,古人形容之“山峦如聚,波涛如发怒,山河表里潼关路”;b、位于风调雨顺、粮棉富庶的八百里秦川东端;c、西通京都长安,东开中原门户;d、自古以来,既为兵家争战之地,亦为商贾流民通衢之所。

峻拔奇险的华山、奔腾怒吼的黄河,红血白骨的兵战,汉唐恢宏超拔的气概,以及船工的号子、戍卒的情怀,很难想象,这样一种自然文化空间会产生出柔情缠绵、婀娜细婉的声腔及艺术,它所孕育出来的定然是粗犷豪放、高亢奋昂、铿锵激越的声腔,无论它的名字是否叫“老腔”。

民俗学中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之说,关中老腔皮影就是华阴双泉村一带自然文化空间的“自生子”,没有这特殊环境,就无“关中老腔皮影”。从老腔流布的区域看,离开了此空间,老腔也难以生存。由此推断,老腔应是在曳船号子、戍卒情怀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及外来文化的一些艺术形式,在本地独特的自然文化空间中,经过长期的孕育、发展、演变、融合而逐渐形成的。其中抑或包括如“孟儿”一类外来艺术人士的催化作用,但绝不可能是单纯的外来“孟儿说”,否则,“孟儿”及其师门子弟们为何没有在家乡湖北的老河口形成老腔呢?--即便是“老腔”“老河口”之“老”有通同之处。

又若真有“孟儿”存在的话,也应是他到华阴双泉村后,将自己的说唱技艺与当地的自然文化氛围相融合,进而集成性地创造出一种有别于其原声腔的华阴老腔。老腔皮影剧目,据说有二百种左右,我们见到的有一百五十余种,一般都是古代战争题材的历史戏或神话传说,其中常演剧目有三四十种,诸如《借赵云》、《失街亭》、《空城计》、《范梨花征西》、《三打祝家庄》、《反出五关》、《收火马》、《擒吕布》、《三气周瑜》、《五路伐蜀》、《取南郡》、《取洛阳》、《托肠救主》、《取西川》、《张花反延安》、《三让徐州》、《火烧连营》、《取四郡》、《仁贵东征》、《西天取经》、《封神演义》、《郝祖成圣》等等。

由于所演出的是战争题材或神话传说,所以老腔皮影在整个演出过程中,不仅前首――主唱者感情昂扬激越、脖项青筋迸起,到更场换景时的最后两句,戏班所有人都齐声“帮腔”“拉波”,竭力吼唱。再加上用枣木制成的“惊堂木”强烈急促的击节声,全场达到一场一场高潮。当地有句俗语形象地描绘其状态:“拉波号子冲破天,醒木一拍鬼神惊”。因此,老腔皮影又被称作“拍板戏”、“满台吼”。

老腔戏班的人员结构及乐器家当颇有讲究。戏班属民间业余组织,由五人组成,平时各忙自家农活,演出则临时集中。五人分别称为“前首”、“签手”、“上档”、“后槽”、“下档”。各有分工,一司数职,协同合作,缺一不可。其司职情况如下:前首:一般也为班主,主唱,弹月琴,并司战鼓、板鼓、手锣等,兼协调全班人员;签手:挑签,即耍皮影娃娃;上档:司板胡、大铰子、小铰子、长号;后槽:司大锣、马锣、碗碗,梆子;下档:为签手准备影人,并司长号、惊堂木。

一般情况,五人之间无论台下有任何矛盾磨擦,一上台来都会全神贯注、高度协作,且无论是从其动作表情、协调一致、还是演出效果上,丝毫看不出来,全然是一股劲。

3、代表唐山文化的景点有哪些?

从唐山大地震之后,应该有很多人都认识唐山了。而现在的唐山也成了中国抗震首屈一指的城市。还有更多的建筑与景点能够让人一览唐山的风貌。这些最具代表性的景点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唐山文化景点有哪些?看看你是否知道这些景点吧!

李大钊故居:

李大钊故居是一个三合院,其中的北房东间是卧室,中间为餐室,西间为子女读书处,西厢房3间是书房和会客厅。李大钊早年去日留学。1916年回国后,6月迁居北京,1927年4月28日就义。在京居住10年,共迁居五处。1920年始租西单驸马后宅35号,直到1923年春,也是居住时间最长的一处,现为新文化街文华胡同24号,院内有三棵海棠树。

菩提岛:

菩提岛,原名石臼坨,又名十九坨,是因为唐王李世民东征时 ,曾在此驻跸十九日,故而又名“十九坨”。2000年更名为“菩提岛”。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顿悟成佛,几百棵菩提树植于岛上,菩提岛由此得名。菩提岛位于河北省唐山湾国际旅游岛渤海湾之中,景区总面积4.4平方公里,南北长3公里,东西宽1公里,是华北第一大岛。岛上有各种植物260多种,自然植被覆盖率98%以上,有“孤悬于海上的天然动植物园”之美誉;且有潮音寺和朝阳庵遗址等佛家古迹。

清东陵:

清东陵是清朝的帝王后妃陵墓群,位于遵化市西北部的昌瑞山下,离遵化市区约30公里,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皇陵建筑群,并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里埋葬着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皇帝及慈禧太后、香妃等共161人。传闻当年顺治皇帝到这一带打猎被其灵山秀水所震撼,后来在这风水宝地建成了气势恢宏的清东陵。但民国时曾发生过盗宝案,清东陵内的大量珍宝已经不知去向,因此能看到的文物并不多。

整个清东陵以孝陵为中心,各陵园由宫墙、隆恩殿、配殿、方城明楼及宝顶(大坟头)等建筑构成,其中方城明楼是最高的建筑物,里面有用汉、满、蒙三种文字刻着墓主谧号的石碑。参观清东陵,可以欣赏到大量的建筑精品,各陵墓的装饰、雕刻风格不同,但都代表了当时最高的建筑水准。

抗震纪念碑广场:

唐山抗震纪念碑广场位于唐山市中心,占地5.44公顷。主碑高33米,由4根碑柱组成,外围由8 幅浮雕组成,象征着人定胜天和全国四面八方的支援,西部为抗震纪念馆。广场已成为群众集会和举办各种大型活动的地方。

4、源远流长的湖南皮影戏文化

皮影戏诞生于两千年前,在全国各地都能看到皮影戏的身影,而每个地方的特色不同,也将皮影戏改造的不同,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湖南皮影戏文化,皮影戏文化大都集中在文化生活比较贫乏山区及农村。

想了解更多的湖南皮影戏文化吗?下面的湖南文化为你带来更多内容。

沿袭传统戏曲的习惯,皮影人物被划分为生、旦、净、末、丑五个类别,更加特别的是,每个人物都由头、上身、下身、两腿、两上臂、两下臂和两手十一件连缀组成,表演者通过控制人物脖领前的一根主杆和在两手端处的两根耍杆来使人物做出各式

5、唐山抗震文化的丰富内涵

现在的自然灾害已经是越来越多见了。特别是地震,有唐山大地震,还有汶川大地震,玉树大地震等等。已经让人们都对地震产生了恐惧感。那么本文就带你了解唐山文化,据说在地震后唐山人的防震文化就成全国首屈一指的了。快来一起学习吧!

唐山市之所以闻名于世,是因为1976年7月28日那场举世罕见的大地震,有人以为这座城市在地球上被抹掉了。又是因为十年复建,十年振兴,十年快速发展,一个新唐山让世人惊叹。30年的建设,使新唐山成为世界上一座十分独特的抗震城市。

这座城市对地震高度设防,防震级别在全国最高,防震减灾水平在国内首屈一指,并且已经形成一种抗震房屋文化。这种文化蕴涵着增强人们自信和激发创造奇迹的力量。这种独特的文化消除了唐山人对地震的恐惧,唐山人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安居乐业。唐山抗震房屋文化需要确认和保护。

  唐山人对震后房屋能否防震十分敏感。地震时,我住的那栋楼房有110多人,只活下来20多个。我从3楼砸下来后,嘴里、鼻孔里、眼睛里、耳朵眼里都是沙灰面儿,虽说是新建不到一年,楼房结构不防震,在7.8级大地震中像散沙一样。

全市倒塌的房屋砸死、闷死24万多人,重伤16万多人。所有幸存下来的人,从倒塌的房屋里爬出来或被扒出来,都被称为“出土文物”。所以震后人们住了4-5年的砖头压油毡的简易房,迟迟不肯搬进新建的抗震楼房,那是真的让地震吓怕了。

地震以前的唐山是一座没有设防的城市。我国的房屋抗震专家说:“唐山在地震前的建设中,建筑防震考虑太不周全了。国家地震部门以前给唐山定的建筑防震标准是抗6度烈度,显然,对于9度烈度,甚至是10度、11度的强烈度地震,那样的房子就像纸糊的一样。”大地震给唐山带来巨大灾难,给人类带来深刻教训。

30年前的地震几乎将唐山夷为平地。但在后来的清理现场中发现,当时的唐山市第一面粉厂几乎没受到任何损失,后来的调查表明,该厂在建造房屋时,运用的是外地的设计图纸,达到了抗震ⅷ度设防的要求。

  那时候,唐山重建的工地上经常有老百姓在周围观察,非要亲眼看一看房子究竟怎么盖,楼房怎么建,到底结实不结实。当时的建设场面是何等壮观,全国各地的50多个援建单位的10多万建设大军齐聚唐山,都是精兵强将,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绝不仅仅是口号,而是对震后幸存的唐山人负责的一片真心。

十年复建的第一批住宅楼,开住宅结构抗震之先河,主要采用“内浇外挂”、“内浇外砌”、“砖混加构造柱”结构型式。“内浇外挂”,又称“一模三板”,内墙用大模板以混凝土浇筑,墙体内配钢筋网架;外墙挂预制混凝土复合墙板,配以构造柱和圈梁。

“内浇外砌”,又称“一模两板”,内墙与“内浇外挂”同,外墙用砖砌筑,加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和圈梁,楼板甩出的“胡子筋”与墙体钢筋相连,并用混凝土浇注成为一体。“砖混加构造柱”,在砖墙身中加钢筋混凝土现浇构造柱,每层设计封闭混凝土圈梁,与构造柱连成一体。

建成的楼房像铜浇铁铸一样,绝大多数被评为优质工程。老百姓看了以后议论:“这房子再赶上大地震肯定倒不了,就是赶上比唐山这次还大的地震,房子即使歪斜了,也绝对砸不死人”。唐山老百姓熟悉的火柴盒式楼房,整齐划一,就是那个特殊时代下的特殊建筑物。

至唐山地震10周年时,已经有100多个这样的居民小区出现在昔日的废墟之上。我亲眼目睹了开滦唐山矿俱乐部的建设施工,完全是钢梁铁柱,人称“铁树林”,密密麻麻就像北京为奥运会建设的“鸟巢”一样,而且这个俱乐部的屋顶是活的,由许多很大很大圆的钢球托着,钢球是放在轨道上的。

据说是为了防震特别设计的,因为这里可容纳一千多人,怕万一赶上地震,不管怎么摇晃也不会倒塌,摇晃到头儿,超过设计的倾斜度时,这个屋顶可以整体滑到一侧去,绝对保证人的生命安全。当然这只是唐山老百姓直观地认识,恰恰是人们看到新建的房屋真结实、真能抗震,所有的地震幸存者才感觉像吃了一颗定心丸。

事实上,国家对唐山重建房屋的设防标准是8度。从震后重建开始,唐山的房子一律按照抗震ⅷ度来设计,这样的房子可以抵抗相当于7级强震。在承重结构上,可以保证至少50年没事。即使这样,唐山人看着一片片楼房竖起来,还是犹豫着,谁也不想当第一个住进新楼房的人。

唐山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市领导带头搬进一座居民楼去办公,接着就开始做动员工作,搬迁倒面。从此人们的胆子才一点点大起来,先住进楼房的对住简易房的现身说法,“没事的,不用怕,快点搬吧,还是新楼住着舒服”。

就这样互相影响着,搬迁倒面工作才走上正常。那时候可是按人口分配,原则上是分得开、住得下,把房子送到居民手里,还要说好话催着你搬家。哪里像现在,花4000元一平方米的房子还要争着抢着去买。时代在变,人们的观念也在变。

  到1986年底,唐山建设抗震性能较好的3至8层住宅楼5972栋及部分平房,建筑面积达1218万平方米,人均面积达9.3平方米。1990年11月,联合国向唐山市颁发了“人居荣誉奖”,这是国内城市第一次获此殊荣。

  唐山市十年重建的第一批住宅和公用建筑,是一个人间奇迹,是感动世界的“凝固的音乐”,充满人类战胜自然灾害的智慧,绽放着一种独特的唐山抗震房屋文化之光,虽说房屋都是四、五层高,看上去有点像巴黎古老的城市建筑的普遍高度,虽然不如巴黎雍容华丽,却有着朴实大方的特色。

据说巴黎有人想拆掉一些较低的建筑,要建摩天大楼,但在老城区只建了一座大楼后,就立刻感到与整座城市的明显的不协调,从此不再有这个打算,而是选郊区新址建起了最现代的新城区。今天,应该重视唐山这个城市重建后的第一批建筑群,进一步完善它,使她更加完美,更能展现这里的抗震房屋文化。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