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历史简介 中国华夏各民族是怎样大融合的

风水布局 发布者:马同东

1、中国古历史简介 中国华夏各民族是怎样大融合的

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中央政府调查统计正式确认的民族共有56个,其他为未识别民族,未识别民族人口为640101人。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人口超过1600万。本期民风民俗,讲讲中国大民族怎么融合的。

中华民族在患难中融合,源于公元前2700年至前2200年的大洪水,炎黄时代,中国各部族进入大发展时期,不断交流与融合,但因为生产力相对落后,尚未真正形成统一的民族,到前2200年前后,在不断迁移、与洪水抗争的过程中,由大舜所代表的华族与大禹所代表的夏族的民族大联合最终完成了华夏民族的统一。

华,象形字,花的形状,引申为光彩绚丽等,但华之所以能代表中华民族,是与有虞氏舜帝有关,舜名字为重华,舜字本义为一种蔓类植物,花开遍地相连,故有重华之名,后人传说舜帝重瞳,即瞳孔双层,光彩异常,故称重华,应属附会。

舜部族是古代东夷白虎(即虞)部的一支,居住在鲁西泰山南北,后因洪水,经豫东通道(南北都为海水侵入,孤岛山东只在这一沼泽地区与中原相接)西行,北面受到南太行山共工炎帝部族、西部受到嵩山鲧部夏族的阻拦,只能在豫中东虞城一带发展,再后来联手山西地区的陶唐氏黄帝部族击败共工、鲧部族,才得以向西发展壮大。

舜部族是洪水期东夷民族劫余的精华,在制陶、畜牧狩猎、农业等领域都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的水平,加上先与陶唐部族联手击败共工、鲧等部族,北驱穷奇黄帝族,南逐三苗炎帝族,又联手夏族替代陶唐氏势力,终于占据中原最强势地位,成为华夏盟主,华族位处九州之中,故称中华。

虞舜最重要的贡献是,在洪水面前,促进各族最大程度的融合,领导各族与洪水抗争,所以“虞朝”虽然短暂,但功勋盖世,因而虞舜之名“华”就成为民族品牌为后代铭记,中国人崇虎为动物之王,就象总以华族为首一样。

夏,象形字,头、双手、双腿构成的人形,本义指大人(与大的意义完全相同),类似今天的“山东大汉”。

夏,能代表中华民族,是因为以大禹为代表的夏族能象大舜为代表的华族一样,领导各族战胜洪水,为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夏禹等同于大禹。

古代夏人属东夷龟蛇部的一支,居于今鲁南一带,世代擅长治水(如修、熙、台骀等),洪水期西迁山西,长期居于汾河中下游一带,建立早期的西夏国。

陶唐氏尧部族崛起后,因洪水从河北中部迁入山西,占据西夏北部地区而有“唐伐西夏”致使西夏亡国;夏部族被挤压到运城盆地一带后,持续南下河洛九州,后来缔造出鲧、禹等治水英雄。

陶唐氏后期,夏族自西向东发展,与自东向西发展的有虞氏华族结盟,和陶唐氏鼎足而立,并最终继有虞氏之后建立华夏联盟国家夏朝;后,是东夷民族继皇、昊、帝、大之后对于领袖人物的尊称,夏后即夏王、夏族首领,跟后世所称“大人”类似,但地位更近于“大王”。

迄今鲁南仍称作为一家之长的父亲为“大”或“大大”,而秦晋之间因为是夏族早期和晚期根据地在历史上被称为大夏。

由于夏王朝是在与华族联手下建立起来的,因此华族与夏族在整个夏朝共同兴衰进退,华族后裔的商族与夏族分支的周族又相继立国,虞夏商周四代的华夏联盟存在了整整两千年,所以把中国称为华夏,把民族称为华夏、中华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的。

2、中国未识别民族:大漠深处的克里亚人的简介

知道中国古代一个神秘的国度,楼兰吗?楼兰一夜之间就消失了,至今没个说法。

今天要讲的具有神秘色彩的克里雅人据说就是2000年前的古楼兰人的一支。

本期的未识别民族带你探秘大漠深处的克里亚人的简介

还想要了解》》僜人服饰图片大全

克里雅人分布在新疆和田地区克里雅河尾闾上,被政府划归为维吾尔族,与蒙古族有渊源。环境如此恶劣的沙漠腹地,居然还有世代居住的原始牧民。达里雅布依是克里雅河尾发育的绿色三角洲,在茫茫大漠里,这是最后一族固守大漠的牧民,当地政府曾想把他们迁出这片不宜居住的土地。但他们自称克里雅人,恋土难移。

在地图上,克里雅只是新疆的极小一点,它在地图上的名称叫做达里雅布依,翻译成汉语就是大河沿的意思,因为它分布在克里雅河的中下游两岸。

寻找克里雅人要顺着新疆地图一路南下,在南疆先找到昆仑山北缘,然后在若羌至喀什2000公里断续连缀的绿洲中寻找于田县的方位,很快你就会在于田这处小黑点上找到一条南北向长达千多公里的克里雅河。

克里雅河孕育了克里雅绿洲,其标志就是自于田县城以下中游的草滩和下游广袤繁盛的胡杨林,以及在这片绿色沙海中繁衍生息的克里雅人。最早将克里雅记载于文字的是两个外国人:一个是瑞典人斯文·赫定,另一个是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借着这两位大名鼎鼎的探险家、考古学家的不朽着作,克里雅早在上个世纪初就已名扬海外。

但是,历史并未因斯文·赫定的记述而在这里喧嚣起来。克里雅人始终离群索居,被人们称作沙漠里的“原始部落”。关于沙漠深处克里雅人的来历,一种说法是克里雅人为西藏阿里古格王朝的后裔,为逃避战乱翻越昆仑山进入了这片绿洲;另一说法是克里雅人原来就是这里的沙漠土着民族;第三种说法最有传奇色彩,即克里雅人是2000年前神秘消失的古楼兰人的一支。现在他们虽属于维吾尔族的分支,但有许多生活习惯与维吾尔族不同。

3、浅谈汉族有哪些民族融合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慢慢历史长流中,汉族先民经过不断迁移,与存在于华夏大地的其他民族经过友好的交往,和亲,贸易等等形式,慢慢的将各个民族的差别慢慢消除。使得汉族文化更加丰富。那么历史上汉族都经过哪些民族融合呢?

历史记载,汉族源于古代中国北方的华夏部落,在过去的两千多年间,汉文化扩散到了中国南方,而中国南方的原住民族则是说侗台、南亚和苗瑶语的人群。经遗传标记和卫星位点研究显示:汉族可以以长江为界,分为两个遗传亚群,南方汉族和北方汉族。两个亚群之间虽然方言和习俗差异很显着,但是有着许多共同的y染色体和线粒体类型。

研究人员将南方汉族的遗传结构和北方汉族、南方原住民族两个亲本群体进行比较,分析了来自中国28个地区汉族群体的y染色体非重组区和线粒体dna,这些样本覆盖了我国绝大部分的省份。南方汉族与北方汉族的y染色体类型及频率分布非常相近,说明南方汉族在父系上与北方汉族非常相似,受到南方原住居民的影响很小。

母系方面,北方汉族与南方汉族的线粒体类型的分布非常不同,南北汉族之间有极其显着的差异,南方汉族受到南方原住民族的影响较大。总体上北方汉族对南方汉族的遗传贡献父系比母系高得多,南方汉族中北方汉族的贡献比例由北向南递减。

汉文化的扩散中确实发生了大规模的人群迁徙。首先,几乎所有的汉族群体的y染色体单倍群分布极为相似;其次,北方汉族对南方汉族的遗传贡献无论从父系还是母系方面都十分可观。

在汉族的扩张过程中,南方汉族与南方原住民族发生了基因融合,但这一融合具有性别偏向性:融入到南方汉族中的南方原住民族女性远远多于男性,而北方汉族的男性对南方汉族做出了更大的贡献。

遗传学的研究与历史记载相吻合:受到北方战乱和饥荒的影响,汉人不断南迁,大量的北方移民改变了中国南方的遗传构成,而汉族人口扩张的同时也带动了汉文化的扩散。北方汉族、南方汉族和南方原住民族之间基因交流造成的族群混合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人群的遗传结构。

所谓华夏族者,在古代是专指汉族的。汉人血统基本上属于亚洲蒙古利亚人,而影响汉人血统的主要是四大民族:古汉人,即秦汉时代汉人,属汉藏语系汉语语族;鞑靼人,主要包括匈奴人、蒙古人,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当然,关于匈奴人的语言问题,很多人还有不同的看法,东胡,主要有鲜卑人、契丹人、女真人属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古越人可能有马来亚语系,也可能有汉藏语系。

从相貌、体质上看,古汉人方脸,面貌中正;鞑靼人圆脸,面庞较大、粗放;东胡人长脸或瓜子脸,前额大,鳃及下巴较窄,小眼;古越人肤色稍黑,眼球突出,体毛少。所以今天汉人相貌千变万化,有人博众家之长,俊美;有人集众家之短,丑陋。

此外,汉人血统中还有大量的同属汉藏语系的羌、氐、党项血统,有部分不知源头的白人血统(古汉人中的白种成分可能源自在亚欧草原上游牧的伊朗印度种雅利安人),以及部分突厥血统,极少量黑人血统。

4、印度历史简介,历史时间堪比中国历史

印度,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今天,要通过印度文化介绍的是关于印度的历史,它作为文明古国,发展至今的历史时间件也是堪比中国历史。那么,它的历史究竟是怎么样的呢?一起去看看它的历史简介吧。

1、原始公社(公元前1500年)史前期(前2500年前)

哈拉帕(印度河谷)文化时期(前2500—1500年)

(相当于我国五帝、夏、商)

2、奴隶社会(公元前1500—公元4世纪)

吠陀时期(前1500—前700年)(商后、西周)

恒河流域列国(前700—前400年)(东周)

孔雀王朝(前322—前185年)(东周末、西汉初)鼎盛时代:阿育王统治(前273—前232)

外族入侵(前150—公元300)(东汉、三国)

外族入侵时期由外族建立贵霜王朝(公园100—公元300)鼎盛时代:迦腻色伽统治(公元120—162年)

3、封建社会(公元4世纪—18世纪)

笈多王朝(320—600年)(晋、南北朝、隋)鼎盛时代:旖陀罗笈多二世(380—414)

戒日王朝(606—647年)(唐初)

阿拉伯人入侵(700—1200)(唐宋)

德里苏丹王朝(1206—1526)(元、明)鼎盛时期:苏丹王朝(1296—1316)

莫卧儿王朝(1526—1757)(明末、清)鼎盛时期:阿克巴统治(1556—1605)

奥郎则布统治(1658—1707)

4、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757—1947年)英国统治

5、中国历史上四次民族大融合 相亲相爱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一共有56个民族,汉族是我国的主体民族。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的少数民族默默的融入进汉族中,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你知道中国历史上四次民族大融合是什么时候吗?下面一起去民族文化中看看吧!

春秋时期

在春秋时代,华夏民族主要居住在黄河流域,南到长江,北到长城一带,东到大海,西到陇西。而在这片广大的区域内,同样也生活着其他民族,华夏民族统一称呼这些异族为“戎狄”。 这些戎狄,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年的长期演化,到了战国末年仍保留活跃态势的已经是寥寥无几。

而在广大长江以南的地区,同样生活着两只比较强盛的民族,一个是楚,一个是越。虽然这两个民族建立了楚国和吴越等诸侯国,但是在中原诸侯的心目中,他们仍然是“异族”, 楚族灭亡于秦统一中国之后,而越族灭亡时期稍微晚一点,历史学家估计到了西汉末年,百越才融入到中原王朝之中。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东汉末年以后迁居中原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经过与汉族四百年左右的通婚杂居,相互学习。生产互补,至北朝末年,胡汉差异逐渐消失,实现了民族大融合。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和民族心理等方面基本汉化,汉族吸收了胡服、胡食、胡乐等少数民族文化的优秀部分。少数民族接受汉化,实现封建化,封建化又促进某些民族间的融合,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大特点。

五代及辽、金、元时期

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相对安定,经济获得较大发展。五代十国后期,后周逐渐强大,为后来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奠定了基础。北宋时,同其并立的主要少数民族政权,有契丹族建立的辽,有取代辽的女真族建立的金,还有党项族建立的夏。各民族政权间不断进行战争,同时也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宋元时期,各民族经济交往频繁,手工业、商业和城市经济较前繁荣,中国同亚、欧、非各国联系加强,文化科学技术达到了高度繁荣的水平。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是在边疆地区进行的,不仅少数民族融合于汉族,而且大量的汉族融合于少数民族。

清朝

清朝是由满族人建立的,刚开始的时候,满族对于汉族的防范特别的严,提出满汉不能通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满族逐渐汉化,学习汉族的文化,在新中国成立后,满族之中还出现了不少谙熟汉族文化的国学大师。

6、猜你喜欢: